转变学习方式的案例.doc

转变学习方式的案例.doc

ID:53975261

大小:3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12

转变学习方式的案例.doc_第1页
转变学习方式的案例.doc_第2页
转变学习方式的案例.doc_第3页
转变学习方式的案例.doc_第4页
转变学习方式的案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转变学习方式的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课已开始约7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复习了有关三角形的组成、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角的分类、用量角器求角等知识与技能,然后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的一张白纸上随意画一个三角形。〕    师:大家都将三角形画好了吗?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生:我先画了一条直线……(师追问:直线吗?)是线段。然后再画另外两条线段,将它们连起来,就画出一个三角形了。    〔教师请该生展示自己画的三角形,得到大家的认可。随后,教师又连续请了三位学生展示了自己画的三角形并说明画图过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个人画的三角形是否一样,三角形的角是否一

2、样。最后,组织学生用量角器将自己画的三角形的每个角都量一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前后四个同学相互讨论。    观察者附近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将量出的角的度数直接写在相应的角上,但有两个人是写在另外的练习纸上的。大约在25秒后,就开始有前后四个人分别查看其他人角的度量结果,并不时地争论着。整个学生量角活动(包括学生四人一组的讨论活动)大约持续50秒。期间,教师游走于学生中间,数次停下来,帮助个别学生一起量角。〕    师:好,请大家都停下来了。谁能说说,你计算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有“一百七十九度”、“一百七十九度多一些”、

3、“一百八十度”、“一百八十度不到”、“一百八十一度”……〕    师:那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大小是不一样的。    师:实际上它们都是一样大小的,因为量角器量出的角是不精确的,会出现什么情况?(数生附和:有误差。)对,量角器在度量的时候是有误差的。大家看看,它们都在一个什么数的周围啊?    生1:一百八十度。    生2:不对,应该是一百七十九度。    师:为什么?    生2:大部分同学量出的都是一百七十九度左右。    师:你的“左右”用得很好。如果我们从整十整百数的角度看,它们都在一

4、个什么数的左右呢?    生2(稍犹豫一下):是一百八十。    师:一百八十什么?    生2:一百八十度。    师:现在我们能得到结论了吗?(学生异口同声说“能”,但声音并不大。)谁愿意来说说?    学: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内角的和是一百八十……哦……一百八十度。    〔该生开始表述不够严谨,教师连续三次提醒才准确说出结论。随后,教师又请一个学生复述一遍。〕    师:这个结论准确吗?(停约2秒)老师也来做一个实验,请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个结论究竟准确不准确,好吗?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预先准备好的大白纸,上面画有

5、一个三角形。接着,教师用一把剪刀将三角形整个剪了下来,高高举起,提示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教师先用手撕下三角形的一个角,并将整个“角”放在投影仪上面,再撕下三角形的又一个角,也放在投影仪上,并与第一个角拼了起来,随后再撕下第三个角,放在投影仪上,与前面两个角拼好。〕    师: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    〔仅有三个学生举起了手。〕    生1:老师将三个角拼成了一百八十度。    师:将三个什么角拼成了一百八十度?    生1:三个内角。    师:你怎么知道是一百八十度的?    生1:因为……因为是一条线段。    师:对,一

6、条线段说明是一个什么角?    生2:就是一个平角。    师:平角是多少度?    学2:一百八十度。    师:通过老师的这个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举手人数不多,停约4~5秒)能不能证明刚才我们说的结论是正确的?    学(几乎异口同声):能。      ■课后访谈——    观察者:您为什么这么关注学生画三角形的过程?    教师:没有啊!    观察者:您不是连续请了四位学生来说说自己画三角形的过程吗?    教师:哦,我是想让不同的学生多说几种方法,这会让他们感觉到每一个人的三角形是不同的。    观察者:您认为

7、,不同的画法能呈现出不同的三角形吗?    教师:我想应该是的。    观察者:实际上,如果让每一个学生将自己画的三角形都举起来,大家都来观察一下,会不会更有效?    教师:也有道理。    观察者: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认为学生第一次用量角器实验得出的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教师:(想了大约10秒钟)哦……我原来以为学生会说,应该是180度,因为这些数字都接近180。这样我就可以接着问学生,是什么造成这些小的误差呢?可以让学生知道,有的时候,量(度量——观察者注)的方法是不可信的。思考:这就是探究学习?    一、问

8、题的提出    不难看出,这应该算是一堂好课。首先是教师并没有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样一个数学事实,用直接演示的方式来告诉学生,而是让每一个(至少在其主观上是想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来体验,来观察,然后再通过教师的演示来设疑,从而思考并归纳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