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八.ppt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八.ppt

ID:53983189

大小:795.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4-28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八.ppt_第1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八.ppt_第2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八.ppt_第3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八.ppt_第4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八.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八.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习作八你会背哪些我们在课堂上没有学过的古诗呢?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就是用查找资料等方法对有关问题或现象等通过调查研究从而得出一定的结论或收获。1提出问题2查找资料3研究资料4解决问题5写研究报告想一想,研究报告和别的类型的文体相比,它有什么特点呢?1提出问题2查找资料3研究资料4解决问题5写研究报告真实、准确写研究报告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收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朝代、全诗、所选诗句的意思等诗句所蕴含的道理名句欣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居高身自远,非是藉秋风。思

2、考上面的诗句分别出自那首诗?这些诗的作者分别是谁?作者分别是哪个朝代的人?这些诗句分别是什么意思?学写古诗句研究报告古诗调查研究报告表所选诗句朝代作者全诗所选诗句意思道理或受到的启发调查方法查图书资料()上网搜集资料()问家长、老师等()古诗调查研究报告表所选诗句朝代北宋作者苏轼全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选诗句意思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

3、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道理或受到的启发现在,每逢节目,人们都会把这句诗写在贺卡上,寄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表达自己浓浓的思念之情。调查方法查图书资料()上网搜集资料()问家长、老师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

4、075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兄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谈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

5、苏辙皆以文学闻名于世,世称“三苏”,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这首词是公元1075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此时他已与兄弟苏辙七年未见面了。全词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意思是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它表达了诗人对于亲人的思念和全天下亲人间团聚的美好祝愿。现在,每逢节目,人们都会把这句

6、诗写在贺卡上,寄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表达自己浓浓的思念之情。古诗(调查)研究报告表所选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朝代北宋作者苏轼全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选诗句意思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道理或受到的启发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7、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调查方法查图书资料()上网搜集资料()问家长、老师等()“谈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面目呢?因为在庐山之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由于人们所在的位置不一样,看问题角度不一样,对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想认识事情的真实面貌,只有走到更广阔的地方。这很容易使我们想到“井底之蛙

8、”这个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