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课教案一.doc

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课教案一.doc

ID:54003663

大小:2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2

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课教案一.doc_第1页
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课教案一.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课教案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三文言文复习课教案级别:校级开课时间:2011年5月26日开课班级:九(2)班一、教学目标:1、整理课文中的一词多义,通过分析归纳一定的记忆方法。2、能借助课文中学过的实词,读懂浅显的课外文言文。二、 教学步骤:(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在复习文言文时发现,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也会有不同。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根据常州中考的要求,老师课前已经请同学们整理了五、六两册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那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看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些记忆的方法?2、交流学生整理的“一词多义”。(实物投影)(二)大家在整理时是否发现,一个词的多个义项之间

2、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如果我们能动动脑,找些方法来记忆,那不就省许多力?今天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巧记一词多义。1、教师以“信”为例,进行示范。(幻灯片出示)(1)师:我们归纳出“信”在课文中主要有三种含义:①言语真实,不虚伪(本义)②信用③相信那我们怎么记住呢?可以造一句有意义的句子来记。(2)出示“信”的例句:自古以来,“言语真实,不虚伪”是一种美德,所以做人要有“信用”,只有讲信用,别人才会“相信、信任”你。(3)成语巩固:请说出下列成语中“信”的含义:①信口开河②信口雌黄③信手拈来④信以为真⑤背信弃义⑥言而无信(学生在解释时补出“随意”的含义)2、

3、学生以“故”为例,进行练习。(1)、归纳出“故”的几种含义:①缘故,原因(本义)②旧的③故意④所以(2)学生造句,实物投影学生的材料,分析评价。(3)出示教师例句:因为两人是“老朋友”的“缘故”,“所以”碰在一起时,不需要“特意”找话题,也能谈得不亦乐乎。(4)成语巩固:说出下列成语”故”的含义。①一见如故②明知故犯③故弄玄虚④革故鼎新⑤欲擒故纵⑥非亲非故⑦平白无故⑧不经世故3、师:其实,除了刚才的方法外,还有很多方法,关键是同学们要开动脑筋。出示例子:改编课文助记:齐师伐鲁,公将战。曹刿不受故人阻。朝入朝见庄公,曰:“战则请从。”双方战于长勺。齐一

4、鼓时,刿故不鼓,俟齐三鼓时,鲁方一鼓。因齐竭鲁盈之故,故克之。(学生说说划线字的含义)3、归纳记忆法:联想造句法,成语助记法,改编课文法,诗句记忆法,话题记忆法·····(三)师:我们记住实词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课内的文言语段,更要能借助课文中学过的多义实词,读懂浅显的课外文言文,为进一步的答题奠定基础。阅读语段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①长:做首领。要求:1

5、、找出语段中的学过的词语,并解释。2、找出疑难之处,根据上下文已知的内容进行推测。3、翻译文言文,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3、结合文章思考,这则文章会出哪些题目;4、组织成完整的语句回答。(由学生归纳阅读课外文言文的一般步骤)板书:方法:1、通读全文,借助课内,整体感知。2、圈出疑难,结合语境,上下推导。3、看清题目,明确指向,认真思考。4、斟词酌句,语意完整,细心答题。(四)根据方法,完成语段二。交流。附语段二: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

6、,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五)布置作业。教后记:重点知识的归纳,对学生练习的具体指导,让学生掌握,达到学习目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