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ppt

替格瑞洛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ppt

ID:54024592

大小:1.21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4-28

替格瑞洛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ppt_第1页
替格瑞洛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ppt_第2页
替格瑞洛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ppt_第3页
替格瑞洛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ppt_第4页
替格瑞洛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替格瑞洛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替格瑞洛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年2月临床药学室2016-04-07内容前言临床应用建议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临床用药相关问题前言冠心病:猝死率高、危害严重无论药物或介入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均是冠心病管理的基石。双联抗血小板,即阿司匹林联合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的标准治疗。前言替格瑞洛:新型强效P2Y12受体拮抗剂被多部欧美指南推荐为ACS患者的一线或首选抗血小板药物已得到中国非ST段抬高ACS(NSTE-ACS)指南、PCI指南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

2、死(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推荐。生物多效性增加血浆腺苷浓度额外的血小板抑制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外周动脉功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抑制动脉内膜增生不良反应呼吸困难心动过缓血清肌酐水平升高腺苷代谢临床应用建议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应尽早使用。推荐在首次医疗接触时给予负荷剂量180mg,然后维持剂量90mg、2次/d;(2)若无法整片吞服,可碾碎冲服或鼻胃管给药;(3)应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至少12个月。非ST段抬高ACS(NSTE-ACS)(1)对于缺血风险中、高危及计划行早期侵人性诊治的患者,应尽快给予替格瑞洛(2)对

3、于行早期保守治疗的患者,推荐应用替格瑞洛(3)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至少12个月。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ACS患者合理的抗血小板治疗与CABG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二 级预防的效果密切相关,能提高术后移植血管的通畅率,改善患者的生存率。(1)术前常规停用替格瑞洛5d;如患者存在缺血高危因素(如左主干或近端多支病变),可不停用替格瑞洛;出血和缺血风险均较高时,可于术前5d停用替格瑞洛。用静脉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GPI)过渡治疗;(2)术后认为安全时应尽快恢复替格瑞洛使用(3)CABG术后优先推荐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A

4、CS特殊人群高血栓事件风险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及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等首选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至少12个月肾功能不全无需根据肾功能调整使用剂量。透析治疗的患者使用经验较少,需谨慎;≥75岁出血风险较高,需评估出血风险氯吡格雷低反应性CYP2C19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或血小板功能检测提示有残余高反应者如无出血高危因素,先选择替格瑞洛。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出血(1)评估出血风险:综合考虑既往出血病史、合并出血高危疾病、现有检查结果与出血风险评分;(2)出血高危患者禁用替格瑞洛;(3)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75岁高龄,联用华法林、类固醇、非甾体类抗

5、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应合用质子泵抑制剂(4)对于近期接受手术操作且服用替格瑞洛的患者,一旦出现低血压,即使未发现出血迹象,仍应怀疑出血可能;轻微局部压迫或药物止血严重或危及生命应停用P2Y12受体拮抗剂积极对症支持治疗使用止血药物或输注血小板出血控制后,尽快恢复替格瑞洛的使用呼吸困难发生率为14.5%,多为轻至中度,仅0.4%为重度(1)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的患者慎用替格瑞洛;(2)替格瑞洛治疗过程中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首先评估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是否加重,排除原患疾病及其他原因导致的呼吸困难;(3)如果呼吸困难加重或患者无法

6、耐受,排除其他原因后考虑停止替格瑞洛治疗;(4)如果呼吸困难较轻且患者能耐受,继续替格瑞洛治疗,并对其进行密切观察。心动过缓(1)在心动过缓事件风险较高的患者中,临床经验有限,使用时需谨慎;(2)尚无证据显示不能与引起心动过缓的药物联用;(3)引发的室长间歇常可自行缓解,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应密切关注。痛风(1)对于有既往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需慎用替格瑞洛:(2)不建议尿酸性肾病患者使用替格瑞洛。临床用药相关问题换药方法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可用替格瑞洛→氯吡格雷不建议漏服对策应尽量避免漏服漏服1次剂量,无需补服药物联用与阿司匹林联合

7、时,初始负荷剂量(300mg)之后的维持剂量不应高于100mg/d与PPI联合使用是合理、安全的。谢谢!知识回顾KnowledgeReview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