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省隧道衬砌支护及施工组织设计

通省隧道衬砌支护及施工组织设计

ID:5406899

大小:1.16 MB

页数:66页

时间:2017-12-10

通省隧道衬砌支护及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通省隧道衬砌支护及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通省隧道衬砌支护及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通省隧道衬砌支护及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通省隧道衬砌支护及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省隧道衬砌支护及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通省隧道衬砌支护及施工组织设计1概述1.1我国山岭隧道的发展状况隧道修建技术是涵盖多种专业、交叉性很强的综合技术。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隧道断面尺寸、长度、衬砌类型、隧道的使用功能和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研究确定。我国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基本是人力开挖、利用锤、钎、镐等作为工具,手工操作、技术落后的时期。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很低,无法修建长大隧道,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极其微弱。第二阶段——隧道施工转入中、小型机械施工,隧道设计、施工技术有较大发展,通过实践和实验研究,改进、提高了

2、勘测设计手段和施工组织方法,推广采用机械设备,研究试用光面爆破,对整治岩溶、岩爆、坍塌、涌水和瓦斯突出等也逐步积累经验。第三阶段——世界范围内隧道技术高速发展,向高速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战胜困难、不良地质的能力和技术不断提高,隧道修建速度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公路、水电站、引水等山岭隧道工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隧道修建从传统的矿山法向采用以“新奥法”原则指导下的一系列新技术、新设备发展;隧道施工进入大型机械配套,是隧道修建技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时期,同时引入了隧道掘进机施工技术。如衡广铁路复线的大遥山隧道(14.29km)、西康铁路的秦岭隧道(

3、18.46km)、辽宁大伙房输水隧洞(85.32km),终南山公路隧道(18.04km),四川锦屏电站隧洞群(4条主洞、2条交通洞、1条排水洞,单隧长度约17km),西格铁路关角隧道(32.6km),吐库二线中天山隧道(22.452m,),甘肃引大济湟工程引水隧洞(24.2km),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28.236km)等等。1.2近年来隧道修建状况我国最早的交通隧道始于公元66年建成的陕西古褒斜道上的石门隧道。建国后,上20世纪50年代,我国仅有公路隧道30多座,总长2.5公里。60至70年代,我国在干线公路开始修建一些百米以上的隧道,但标准很低。80年代后期,我国才真

4、正开始兴建高速公路和高速公路隧道。90年代开通的成渝高速公路的中梁山隧道、缙云山隧道,把我国公路隧道单洞长度提高到3000m以上,并在处理通风、塌方、瓦斯、地下水和营运管理与交通监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国今后修建山岭长大公路隧道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90代末,通车的四川省川藏公路上二郎山隧道(长4160m)、四川广安地区华蓥山公路隧道(长65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4634km)、云南楚大高速公路的九顶山隧道(长3204m)开创了我国山岭长大隧道的建设史;广州珠江沙面水下公路隧道建成通车和上海穿越黄浦江江底隧道(长度超过3000m)标志着我国水下沉埋隧道修建技术达

5、到了新的水平;重庆铁山坪路隧道双线(全长5424m)、北京至八达岭高速公路的谭峪沟隧道、重庆市川黔公路的真武山隧道;辽宁沈大高速公路韩家岭隧道(亚洲最宽的四车道公路隧道)等,应当说,目前我国公路隧道的施工技术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国是个多山国家,75%左右国土都是山地或重丘,且江河纵横,海域宽阔。近十年来,公路网交通逐渐向崇山峻岭穿越,向离岸深水延伸,山岭公路隧道以年均350公里的速度增长,28座水下公路隧道也已建成通车;同时,在城市建设中,以节约土地和保护环境为宗旨,城市道路隧道方兴未艾,地下互通立交也应运而生。总体上,公路隧道的建设已进入

6、快速发展时期,其建设成就表现为基础理论日趋成熟,研究手段日益全面,勘测设计技术日益先进,建设规模日益宏大,结构型式日趋丰富,施工技术迈进机械化,材料日益先进,装备渐趋完备等。1.2.1基础理论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随着“新奥法”原理的引入和推广,公路隧道技术人员逐渐注意到隧道围岩为“三位一体”(产生荷载、承载结构和建筑材料)的特性,并通过控制爆破、锚喷支护和现场监测等手段成功应用,提高了我国的公路隧道建设水平;而且在实践中也对新奥法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结合我国公路隧道建设国情,在基础理论方面开展了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如浅埋暗挖法等。1.2.2研究手段方面早期,工程类

7、比法和经典力学解析法是公路隧道的主要研究方法。然而,隧道一旦遇到复杂工程地质条件,或形成特殊断面结构时,一方面难以找到类似工程先例可以借鉴,难以找到适合的经典力学解析模型可以应用;另一方面,仅凭上述方法也无法确保合理性与准确性。因此,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对隧道工程进行全过程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近代科学主要研究手段的实验法,无疑也是极其重要的研究方法。它是隧道工程研究中的一个强有力武器,可以弥补数值仿真分析方法的不足,二者相辅相承。总体上,工程类比法、经典解析法、数值模拟法和实验法构成了隧道工程的研究方法体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