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墓装饰映射的宋代家庭陈设风尚

宋墓装饰映射的宋代家庭陈设风尚

ID:5413247

大小:1.44 M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10

宋墓装饰映射的宋代家庭陈设风尚_第1页
宋墓装饰映射的宋代家庭陈设风尚_第2页
宋墓装饰映射的宋代家庭陈设风尚_第3页
宋墓装饰映射的宋代家庭陈设风尚_第4页
宋墓装饰映射的宋代家庭陈设风尚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墓装饰映射的宋代家庭陈设风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第3期民俗研究No.3,2012总第103期FolkloreStudiesSerialNo.103宋墓装饰映射的宋代家庭陈设风尚陈章龙[摘要]我国古代,地下墓葬多是地上居室生活的反映,即所谓“事死如事生”。因此,借助于部分墓葬资料,也可探究古代居民日常生活的相关内容。本文以部分考古出土宋代墓葬材料为基础,通过其墓壁装饰内容,探究其所反映的宋代社会厅堂陈设、内寝陈设、书房陈设以及兵器架陈设四个方面的日常家庭陈设风尚。虽然只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但是我们可以管中窥豹、补史之缺。[关键词]宋墓;装饰;家庭陈设

2、;起居方式根据目前考古资料,有装饰的宋代墓葬,其范围大体分布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即黄、淮流域的晋冀鲁豫和西北的陕甘宁等省区。本区在宋代即为北宋政权辖区内京东路、河北路、河东路、永兴军路、秦凤路以及京西路的部分地区,也是北宋政权统治的中心区域,人口数量较多、经济发达。宋墓装饰内容较为丰富,世俗意味较为醇厚,部分题材正如《白沙宋墓》中所指出的:是借壁画器物或砖雕器物来代替实物①。本文则以部分宋代墓葬装饰内容为依据,探讨其所折射出的宋代居民日常生活中家庭陈设风尚。(一)厅堂陈设风尚厅堂,建造在建筑组群纵轴线上的主要建筑,

3、常作为正式会客、议事或行礼之所。宋代,稍具规模的居室都布置有厅堂,作为接待宾客和宴饮、聚会的场所。宋墓装饰反映的厅堂陈设风尚表现在:1.以高桌和椅子为中心的高体家具流行,这是新兴起的陈设风尚,适应了“垂足而坐”生活方式。高桌,主要为方桌,还可见长方桌等,如登封高村宋墓0,西北壁宴饮场景中有长方桌(图一,3)。坐具以靠背椅为主,也有交椅、墩子等。如河北武邑龙店村三座宋墓③方桌旁摆放有靠背椅、交椅等(图一,2)。洛阳涧西(九·七·二)号墓④,西壁衣架下方摆放曲腿圆墩子(图一,1)。安阳新安庄西地M44⑤,东南壁衣架旁也摆放

4、有曲腿圆墩子等。[作者简介]陈章龙,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讲师(山东济南2501O0)。[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大学自主创新项目“山东地区宋墓葬研究”(项目编号:2010GN010)的阶段性成果。①宿白:《白沙宋墓》,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54,94页。②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市文物局:《登封高村壁域墓清理简报》,《中原文物)2004年第5期。③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武邑龙店宋墓发掘报告》,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省考古文集(一)》,东方出版社,1998年,第323—329页。④赵青云:《洛阳涧西宋墓(九·七

5、·二号)清理记》,《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9期。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新安庄西地宋墓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第1O期。62民俗研究·2012年第3期唐代中后期,随着人们席地起居方式的逐渐变化,也影响到家具形式上的新变化。西安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高元畦墓,就出现有墓主人垂足端坐于靠背椅上的壁画。①传世画中,如张萱的《捣练图》画面中一位女子垂足端坐于方凳上,旁边两位妇女,一位蹲于地上,一位席地而坐。周防的《挥扇仕女图》两位女子分别垂足而坐于扶手靠背椅和四方长凳上,另三位女子则席地而

6、坐等。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传统的席地起居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新的家具必须适应的基本条件。但这一时期人们的起居方式仍以席地盘腿而坐为主,大多数壁画、美术作品中也有反映。如新疆阿斯塔那216号墓墓室后壁六扇屏风鉴戒图②、晚唐孙位的《高逸图卷》、富平朱家道村唐墓东壁中出现的演奏图③等,画面中人物均采取席地而坐的形式。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④出现有各式高桌、椅、榻等(图二,1、2),较为写实的反映了五代贵族家庭的家具样式及其使用方式。如“听乐”一幕中,主人韩熙载盘腿坐于围榻之上,神情悠然自得、老成稳重。其旁一人,据相关史料

7、记载,应为新科状元郎粲,弯曲岔开两腿,右手按榻,左手抚膝,斜靠于围屏上,好像对盘腿坐于榻上有些不太适应。而围榻位于整个厅室的显要位置,客人则环绕围榻端坐于靠背椅上。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们于正式场合中仍以盘坐榻上为尊。同时,在“赏箫”一幕中,虽然此时的坐具换成了四足靠背椅,但是韩熙载仍是双腿交叉,盘坐于靠背椅上。结合整幅画面内容推测,主人可能对于“垂足而坐”的生活方式并不习惯,所以仍采取盘坐于榻上的坐姿。五代丘文播的《文会图》、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等,画面中人物均于方榻之上清谈、书写、抚琴和下棋(图二,3、4)。从而说

8、明,五代时期,人物的活动方式基本摆脱了席地而坐的形式,但人们日常生活中以榻作为主要坐具,并部分的保留有席地盘腿的坐姿,对于垂足而坐的椅子等坐具正处于一个不断适应的阶段。宋墓中的家具图、宴饮图反映出人们的坐具已普遍是靠背椅、交椅或墩子等。河南方城金汤寨范通直墓(绍圣元年,1094年)⑤、盐店庄村宋墓(宣和元年,¨19年)⑥也出土有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