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好短暂的课堂教学反思.doc

如何利用好短暂的课堂教学反思.doc

ID:54137813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3

如何利用好短暂的课堂教学反思.doc_第1页
如何利用好短暂的课堂教学反思.doc_第2页
如何利用好短暂的课堂教学反思.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利用好短暂的课堂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利用好短暂的课堂教学反思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觉得自己有很大的转变:从一个教学的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的探究者,从一个教材的使用者转变为教学的设计者。几年来,有坎坷,有欢喜,有忧愁,但更多的是希望。课堂作为实施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如何在数学课堂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作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效率,几年来我尝试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效果还不错。一、整个课堂始终不离情趣二字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亮点。学生如果没有学习的动力,就不会产生学习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从“表”、“里”两个方面入手去充分调

2、动学生的情趣:一是“表”就是“趣”。新课程注重了情境导入,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况入手,抽象出数学知识,然后又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充分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感受数学枯燥无味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不适适宜的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趣味问题导入、实用事例导入、实验猜想导入、等等。例如:在上二年级“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时候,我引用了学生们都熟悉的实物教学,我用一根绳子吊着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拿着绳子的一

3、端,上下移动或一圈一圈的转动。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苹果的运动轨迹,从而很自然的引入了新课,从中学生也亲眼证实了这一现象,同时也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求知的欲望,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再如上:“锐角和钝角”的时候,比如:,我创设了三张简笔画(跑步、跳舞、捡东西的三个人物)起初同学们都很奇怪,老师怎么研究起简笔画了,课我通过观察孩子们的日常活动画下了由四肢和躯干组成角的图画,课上通过这个情景让学生从这三幅简笔画中体会各种角的存在,整堂课她们在好奇中得到了新知识,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效果很是不错。二是“里”即“情”——学生的感情。从教几年

4、了,我一直把“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当作我的座右铭。因为我总是觉得人是有着丰富感情的高级动物,在上每节课的时候,我总是投入了饱满的热情,深信“身教重于言教”。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激励,可以是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的目光、可以是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等。老师在此可以充当一个“快乐天使”的角色,千万别作吝啬鬼。使学生常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从而树立信心,使学习的积极性成为一种稳定的内在动力,从心理上、感情上真正接受数学,喜欢数学,乐学数学。就这样由表及里,由里及表地进行激励,从根本上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在

5、动力,避免了三分钟的热情。二.学生需要教师转换角色。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狭窄,学生只能通过教师来获取知识。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有了多种获取知识的渠道教师。一节课,教师要给学生创备“挖泉”的工具,也就是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合理的情景并延续贯穿整个教学,则教学效果将会更加明显。因此,教师要善于以情境为平台构建“问题链”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讲“3年一班共34人参加春游划船,每支大船限乘8人,7元/人,只小船限乘6人,5元/人。教材中的设计是让学生寻找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本课的重点是掌握有余数的除法,在此

6、知识内涵下,我并没有盲目的让学生任意提出数学问题,而是创设排队等船的四个(①排队等船时,只有大船全回来了,34个同学能坐几条大船?②排队等船时,如果只有小船全回来了,34个同学能坐几条小船?③排队等船时,如果大、小船都回岸了,34个同学能坐几条小船?④小组讨论:如何安排船,才能划算?)情景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完成学习,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算法多样化,学生的思维层次在一步步得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连续这四个情景问题的创设比让学生自己找出条件、提出问题更具指向性,又比盲目的开放课堂,让学生漫无目地提问更具

7、实际意义。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相互结合,学生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就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就有了很好的转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充分认识自己角色转换的重要性。才能确保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推动教育的发展。总之,我们的数学课堂应多加锤炼,首先教师的观念要改,角色要改……,这与我们教育方针才是相符的,我们的下一代才有创新,教育才有希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