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脾脏疾病

第十七章脾脏疾病

ID:5414568

大小:680.2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2-10

第十七章脾脏疾病_第1页
第十七章脾脏疾病_第2页
第十七章脾脏疾病_第3页
第十七章脾脏疾病_第4页
第十七章脾脏疾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七章脾脏疾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七章 脾脏疾病第一节 解剖概要脾脏位于左季肋区,相当于第9~11肋深面的左侧膈和胃之间,其长轴自左后向右前斜行,与第10肋方向基本一致,脾脏内侧与胃、胰腺尾部、左肾和结肠脾曲邻接。在横隔的后方,左侧胸膜、左肺和肋骨(9~11肋)与脾相邻。脾脏下级可达腋中线。脾脏被第9~11肋所掩盖,在肋弓下难以触及(图17-1)。脾脏的大小和形态变化较大,但一般形似蚕豆,膈面膨隆光滑,脏面凹陷,近中央处为脾门(图17-2)。正常成人脾长10~12cm,宽6~8cm,厚3~4cm。第二节 超声检查方法患者无需特殊准备。多采

2、用右侧卧位,嘱患者上举左上肢扩大肋间隙,探头置于左侧第8~11肋间隙上下滑动扫查脾脏,观察脾脏的数目(包括副脾)、位置、形态、大小、边缘、表面、内部回声,脾门的血管内径流速等,显示脾脏与胃、胰腺、肾上腺、肾上极的关系,必要时嘱患者深吸气,使脾脏下移,扩大显示范围。另外,如患者体位受限可采用仰卧位、左侧卧位等探头直接沿左侧肋间隙扫查。第三节 正常声像图脾脏的长轴断面呈类三角形,膈面向外膨凸呈弧形,整齐而光滑,脏面略凹陷,近中央有脾门切迹和血管。正常脾脏包膜呈细线状强回声,脾实质回声均匀,强度略低于肝脏,稍高于肾

3、脏皮质回声(图17-3);斜断面呈新月形,通常内侧部分体积较大。脾脏长轴断面,靠近内侧为脾脏上极。第三节 正常声像图测量方法与正常值1.脾厚径 左侧肋间斜断面显示脾门及脾静脉,移动探头至脾厚度最小的断面测量脾门至对侧凸面包膜的最小距离(图17-3的1线)。正常成人的测量值,男性小于4.0cm,女性小于3.7cm。脾门处脾静脉内径小于0.8cm。2.脾长径 左肋间斜断面显示脾长轴切面,垂直于脾厚径线测量其上、下端距离(图17-3的2线)。正常成人的测量值应小于13cm。有报道正常脾脏长径不应大于左侧肾脏长径,这

4、种自身比较可能更为客观。第四节 脾 大【声像图表现】肿大的脾脏边缘变钝,内部回声通常无明显变化,或仅有轻度回声增强,粗大,肝硬化时脾门部血管增宽。脾脏肿大主要表现为超声测值增加,成年男女脾脏厚度或长径超过正常值,厚径测值男性大于4cm,女性大于3.7cm,长径测值大于13cm;或者在无脾下垂的情况下,肋缘下可探及脾脏;或者脾上极达到腹主动脉前缘(图17-4)第五节 脾破裂【声像图表现】1.中央型破裂 脾脏不同程度增大,脾实质内显示形态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可单发或多发,其周围脾实质回声强弱不均(图17-5)。2.

5、包膜下破裂 脾脏包膜完整,在脾脏包膜下出现半月形或不规则形液性暗区,多见于脾的膈面和外侧。改变体位后,病变区不消失,新鲜出血可见内部有散在分布的细小点状回声,并有漂浮现象,出血时间较长者可见凝血块形成的高回声团或机化形成的高回声条索。第五节 脾破裂3.真性破裂 脾脏包膜连续中断、缺失,连同脾实质形成楔形不规则缺口,其周围出现液性暗区及腹腔内有游离积液征象(图17-6)。除非合并其他脏器破裂(如肝脏),中央型和包膜下脾破裂均无腹腔积液征象。第六节 脾梗塞【声像图表现】1.急性期,脾脏多肿大,典型的脾实质内可见低

6、回声楔形区,尖端指向脾门(图17-7),病变内部可见不均匀分布的线状、点状强回声,出现液化时,可见无回声区。周边为回声更低的晕环。梗塞区与正常的脾组织分界清晰。多发时,受累区呈弥漫分布多个低回声,呈蜂窝状(图17-8)。2.慢性期病变回声增强,有时可见钙化,脾体积趋于缩小。3.彩色多普勒显示病变部位无血流信号分布。第七节 脾肿瘤【声像图表现】脾血管瘤与肝血管瘤声像图表现相似,结节型血管瘤在脾实质中呈强回声团,边界清晰,后方无声影(图17-9),其中可有不规则的小片状弱回声区。少数病例也可表现为混合回声或低回声

7、团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弥漫型的血管瘤,脾脏呈强弱相间的杂乱声像图表现。脾恶性淋巴瘤常为全身性淋巴瘤的一种表现。主要表现为脾大,脾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散在分布的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边界清楚,较大瘤体相互融合呈分叶状(图17-10)。第七节 脾肿瘤转移性脾恶性肿瘤的声像图表现较复杂,其共同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脾肿大和脾实质内团块状回声,其内部回声与肿瘤的病理结构有关。可表现为高回声(图17-11)、混合回声、低回声、甚至无回声,如肿瘤内部发生出血、坏死、液化可类似囊肿表现;周围有水肿或血管走行可见低回声晕。有原发病灶

8、是诊断脾转移瘤的有力证据。第八节 脾脏疾病超声报告范例一、脾梗塞1.超声表现 脾脏厚约3.8cm,实质回声不均匀,脾中间部可探及范围约3.9cm×2.9cm不均质低回声区,呈楔形,尖端朝向脾门,CDFI: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脾静脉内径约0.6cm。2.超声提示 脾内不均质低回声区:可考虑脾梗塞。第八节 脾脏疾病超声报告范例二、脾大1.超声表现 脾肋下可探及,脾厚约5.8cm,长径约17.5cm,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