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园区环保管理方式探讨 .doc

石化园区环保管理方式探讨 .doc

ID:54149263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13

石化园区环保管理方式探讨 .doc_第1页
石化园区环保管理方式探讨 .doc_第2页
石化园区环保管理方式探讨 .doc_第3页
石化园区环保管理方式探讨 .doc_第4页
石化园区环保管理方式探讨 .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石化园区环保管理方式探讨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石化园区环保管理方式探讨石化园区环保管理方式探讨石化园区环保管理方式探讨石化园区环保管理方式探讨  惠州大亚湾石化区是广东省五个重点发展石化基地之一,以大炼油、大乙烯项目为龙头,重点发展芳烃下游产业链、碳二下游产业链、碳三下游产业链、碳四下游及炼化副产品综合利用产业链以及精细化工专业化学品五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之间互相耦合,形成资源利用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的石化产业群落。2002年11月,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的第一个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在园区内奠基,于2006年3月正式投产运行;2007年2月,中海油1200万吨/年炼油及其配套项目开工建设,并于2009年3月

2、投产运行。在中海壳牌和中海油炼油及乙烯项目带动下,截止2014年12月,大亚湾石化区内企业已达39家。  产业链及产业布局  问题  园区内的企业主要分布在石油加工、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涂料类似产品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产品制造、日用化学产品制造等行业中,除此之外,还包括配套的工业气体企业,化工仓储企业等。由于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特别是两大龙头项目之一的中海油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2009年才投产,目前园区石化产业链完善程度还较低,终端产品中高端化、专用化、精细化产品所占比例偏低,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废物代谢产业链及副产品利用产业链仍有待进一步挖掘,现有石化

3、产业链完善程度仍有待提高。中海壳牌和中海油公司的化工中间产品(烃类、醇类等)被石化园区中下游企业利用的均低于其销售总量的50%,预计中海油炼化二期投产后,中间产品总量将增加150万吨/年左右,届时园区对中间产品资源消化能力不足问题将更加突出。由于园区已入驻部分企业与石化园区中上游企业物料梯级关系不大,且园区内中下游企业对中间化工品利用能力有限,两大龙头企业生产的大部分中间产品通过码头和陆路外输,一方面增大了石化园区内危险化学品的运输风险,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石化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  建议  从宏观规划层次设计和耦合大亚湾石化区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园区下游产业链,积极

4、引入补链产业和静脉产业,拓展和优化石化园区行业内部以及行业间的产品代谢链和废物代谢链,对于不属于产业链的项目(公共服务项目除外)应严格项目准入。积极引进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预处理等项目,优先引入单位产品能耗低、附加值较高的精细化工项目,建立大亚湾石化园区产品、副产品、固体废物等信息交流平台,整合大亚湾石化园区产业链上、中、下游资源需求,鼓励企业间加强各种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污泥等)、蒸汽、中水、产品、副产品等回收利用和梯级利用,充分发挥石化园区一体化优势,实现园区上游物料与园区下游需求充分对接,构建石化园区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降低污染物排放和区域环境风

5、险。  环境敏感点  问题  随着城镇化和石化区的不断发展,石化园区边界与城镇界线间距日趋缩小,大量工业企业建成投运与周边居民不断提高的居住环境要求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  建议  合理规划入园项目,靠近城镇一侧应优先布设无异味产生、环境风险小的中下游产品、非危化品仓储类、市政配套服务类项目,避免新增边界污染源和风险源。合理控制园区周边发展用地定位,保持现有规模,不再新建居住小区等环境敏感点。  风险防范与应急  问题  经过了2010年7月24日中海油焦化原料罐着火事故、2011年7月11日中海油重整生成油塔底泵泄露着火事故、2012年5月28日兴达石化公司储罐

6、失火等事故,综合分析了应急处理情况及结果,发现园区环境风险管理平台建设水平有待提高,政府和园区企业应急能力物质储备有待进一步整合,区域风险联动有待进一步拓展。  建议  环境风险应急能力建设按社会储备为主。政府补充为辅、统一调度原则,统筹和整合园区企业和社会化专职应急救援处置队伍储备的应急物质和应急救援力量,提高区域环境风险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解决政府环境应急救援力量不足的问题。鼓励园区企业加强环境风险应急联动和互救互助,企业实行差异化和互补化的应急救援物质配备。加强各类事故应急联动演练,不断提升企业应急处置实战能力,检验应急响应和应急措施的有效性,相应改进区域

7、和企业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的实效性。  公众参与  问题  园区内部分企业生产的异味扰民时有发生,尤其在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条件下。部分公众对石化园区的投诉不利于其生态形象的提升和长远的发展。  建议  政府通过便于公众知悉的渠道,定期发布环境质量公报。建立对石化园区各企业开展环境行为信用评价体系,定期在公众媒体上公布评估结果,同时可考虑将评估结果与信贷和土地优惠、返税等政策相结合,调动企业加大环保治理力度,改善环保管理积极性,降低公众投诉量。  提高园区准入要求  未来园区引进的项目可考虑以下准入要求:(1)清洁生产达须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2)符合园区产业链

8、规划,优先引入附加值高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