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乡土诗发生的轨迹及诗学变化

90年代乡土诗发生的轨迹及诗学变化

ID:5417154

大小:122.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10

90年代乡土诗发生的轨迹及诗学变化_第1页
90年代乡土诗发生的轨迹及诗学变化_第2页
90年代乡土诗发生的轨迹及诗学变化_第3页
90年代乡土诗发生的轨迹及诗学变化_第4页
资源描述:

《90年代乡土诗发生的轨迹及诗学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名作当代文学欣赏筅90年代乡土诗发生的轨迹及诗学变化□周建军(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关键词:“新乡土诗”地域隆起民俗文化审美风格摘要:本文简要梳理自“新乡土诗”到20世纪90年代乡土诗在诗学追求、表现内涵及美学风格上的变化,认为,20世纪90年代乡土诗有一个诗学转向、表现手法变化和美学风格生成的过程,是历史与现实双重挤压的结果,也因现实困境而致风格变化;民俗再现与意象体系对地域文化和诗人精神揭示起关键作用;纯化、唯美、现实悲凉等是乡土诗审美风尚的重要因素,民俗浮现带来了地域隆起的文化意义。1986年的现代诗群体大展,是新诗史上著名的向,是人类生命永恒的家园,是精神处于悬置状态的一

2、次诗歌活动和艺术运动。它激活了当代中国的诗现代人类对劳动者与大自然的化合状态中呈现出的性思考,形成了宏伟壮观的诗歌造山运动,也造成了健康、朴素美德的追取,是以两栖人为代表的中国文对很多未曾入展的诗歌创作现象和诗歌流派的遮化社会在自己多重规范的生存空间无法忍受与兑付蔽,“乡土诗”派就是其中被遮蔽的诗歌流派之一。生命的情感时,对朴素、清贫、真诚、健康美德的回③1987年4月,内陆湖南的一群诗人,如江堤、彭溯。”萧元在评“新乡土诗”的核心概念时认为,“‘两国梁、陈蕙芳等,深感湖湘这块曾产生《离骚》、《天栖人’与其说是一种新的美学概念或原则的提出,不问》惊世之作的土地出现新诗创作的寂寞,同时以如说

3、是一种特殊生存状态的把握,是在现代化思潮导沈从文、周立波、古华等在乡土小说创作领域所取致本质缺少和本体论中心丧失的情况下,诗人试图恢得的成功来鞭策自己,他们通过创办民间诗歌刊物复事物、世界以及人类适当位置的初步尝试”“‘,两栖《诗歌导报》聚集一批诗人,提出“新乡土诗”的诗学人’是在城市与农村、现代主义与原始主义的二元对④主张,这一行动为20世纪90年代乡土诗的繁兴埋立中主体性消失的产物。”下了伏笔。纵览“新乡土诗派”作品,这种尴尬的“两栖”境严格说来,这群诗人对“新乡土诗”诗学概念的界地带给他们的是惶惑与挤压,是千辛万苦挣扎努力定也经历了一个由宽泛到紧缩,由表及里的过程。“我换来的价值疑惑

4、和空荡感。整体而言,发端于江堤、们在1987年4月提出新乡土诗概念的初衷是新乡土彭国梁、陈惠芳的“新乡土诗”是历史与现实、城市与诗的题材范围应该包括乡村、城市、海洋甚至一切人农村、反叛传统与认同传统的矛盾胶合体,是新市民类有可能活动的地方,即人类宇宙大精神下的生态环对农村“精神原乡”的深情回望。境”,主张“用先进的艺术手法反映处于这一环境中的人类的生存状况、精神状态以及艰苦斗争的心路历一、农事凝望与诗美找寻:程,反映大时代背景对生存空间和人文空间的有形无形的压力,切入人类生存状态和精神家园的内核,与90年代乡土诗发展轨迹与美学转向仅仅只是讴歌乡村风景、风土人情、乡村作物如棉花、水稻、麦子、

5、向日葵有着根本的区别。”①1992年春,陈20世纪90年代初的农事诗创作是十分繁盛惠芳在一篇短文中对新乡土诗的特征作了强调:“新的。燎原刊发于《诗歌报》1990·1-2期合刊的论文乡土诗的题材指向……是人类生存的整个环境。歌《孪生的麦地之子》将海子与骆一禾的麦地诗做专咏家园,是新乡土的永恒对象。而家园包括乡野和城论,探讨他们麦地诗的启示,指出“众多诗人苦苦寻市。”②1998年结集的《新乡土诗派作品选》明确打出找而由海子最先发现的,舒展当代中国诗歌的基“两栖人”和“精神家园”这两个核心概念。“所谓两栖点———麦地或农业,既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根系,又是人,就是侨居在城市的农民子孙,他们的父辈或祖

6、辈当代中国青年诗人精神家园的象征。由这个词延伸仍生存在城市之外的村庄。所谓精神家园,是指人类开去的村庄、人民、镰刀、马匹、瓷碗、树木、河流、汗生命永恒的家园,是现在时态的人类依据自己的生命水……的意象系列,几乎囊括了中华民族本质的历需求筑造出的一种精神模型。”“新乡土诗的本质指史流程和现时的心理情感,从而成为中国人的心理0542009.9名作当代文学欣赏⑤之根。”表述里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农耕意象群的一般认为,1993年至1995年底,是乡土诗向审重提和意义变更,二是反观退避性情感对“家园意美纯诗过度的几年,民俗的温馨和亲切是其向田园识”的重新发现。前者不同于以往主流意识形态国家审美风格转

7、化的主要体现。《星星》、《诗刊》刊发大量寓言神话对人民、镰刀语词的界定和理解,后者是现有民俗文化内涵的诗作。曾鸣、张新泉的蜀水蜀地诗代化受挫后家园疗伤情结在起作用。有特色,水乡诗人将江南水乡的软绵、空灵和吴越文发端于1987年的所谓“新乡土诗”在90年代化的浪漫与剑戟刚气移至笔下,走浪漫抒情的诗歌初(1990-1992)并没有产生较大影响,但乡土诗却路数,影响深远。奇迹般盛行起来。流行于诗坛的主要有两类乡土1996年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