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灸法辑要

《针灸大成》灸法辑要

ID:5418467

大小:2.52 M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10

《针灸大成》灸法辑要_第1页
《针灸大成》灸法辑要_第2页
《针灸大成》灸法辑要_第3页
《针灸大成》灸法辑要_第4页
资源描述:

《《针灸大成》灸法辑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9卷第3期2007年5月辽宁中医药大掌掌报JOURNALoFLIAONINGUNIVERS!TYOFTCMV01.9No.3May,2007《针灸大成》灸法辑要施茵。吴焕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200030)关键词:针灸大成;灸法,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2X(2007)03—0043—04《针灸大成》是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继洲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一部蜚声针坛的经典著作。自公元1601年问世以来,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声誉之隆、翻刻次数之多,均属罕见,至今尚遗留有47种版本。《针灸大成》全捂共分10卷,内容

2、广博,总结了明代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其见解客观,主张精辟,理。论宏富。杨继洲不仅擅长针法,在家传“三衢杨氏补泻”和透穴针法理论方面有独到之处,且对灸法甚为重视。在很多篇幅中,其引经据典详细论述了灸疗的适应症、取穴方法、灸火的取材、灸后的调摄、禁忌症等,至今仍对针灸临床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笔者通过对《针灸大成》一书的悉心研读,对杨继洲的灸法思想有了些粗浅的认识,现从灸法之理与灸疗验案两个方面辑要于下。1灸法之理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一书中用了较大篇幅阐述灸法理论,涉及灸法内容甚广,在灸理和灸法方面均有精辟的论述。其转录和引证了从春秋战国到明末的许多针法文献,如卷三的“头不多灸策”、“

3、穴有奇正策”,卷四的“禁灸穴歌”,卷七的“治病要穴”、“经外奇穴”,卷八的“续增治法”,卷九的“治症总要”、“名医治法”、“捷要灸法”等,并对灸法从灸用材料、艾炷大小、灸疗补泻、点火法、艾灸壮数、炷火先后、发灸疮、灸后调摄等进行载述,所论不仅十分全面,且参合己见,发前人所未发,对灸法之理有其独到而睿智的见识。1.1针灸药并重明以前不少医家,或偏重于针,或偏重于灸。至明代末年,医界则呈现出崇尚药物而废弃针灸的倾向。而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一书中,多处透露了其针灸或针灸药并重的思想。如以针灸并重为例,在“胜玉歌”谓:“胜玉歌兮不虚言,此是杨家真秘传,或针或灸依法语,补泻迎随随手捻。”

4、又如在论述八脉交会穴应用时提到:“或用艾灸亦可⋯⋯不可专拘于针也。”都表明杨继洲对针法灸法不持偏见。此外,杨继洲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也以针灸并举居多。如在他的30多则医案中,即有15例是针灸配合。杨继洲能根据针灸二法各自的特长,结合不同病情的需要,而作出正确抉择。正如“穴有奇正策”中所说:“时可以针而针,时可以灸而灸⋯⋯或针灸可并举,则并举之。”在论针灸药并重上,杨继洲在《针灸大成》卷三“诸家得失策”中,对针灸与药的关系进行详细论述。谓人身内有七情嗜欲藏于心中,外有六淫邪气侵袭,疾病的发生有在腠理,有在血脉,有在肠胃。若病在肠胃,非药物而不愈;若病在血脉,非针刺丽莫攻;若病在腠理

5、,则不用熨烙即不能治愈。针、灸、药治法各有所长,不能互相取代,因此,“是针灸药者,医家之不可缺一者也。夫何诸家之术惟以药,而于针灸则并而弃之,斯何以保其元气,以收圣人寿民之仁心哉?”杨继洲认为,灸法的作用是散邪,针法的作用是行气,故在“经络迎随设为问答”中指出:“以针行气,以灸散邪,则病随已”。并通过占人重视针灸和针灸确有捷效的事例。说明针、灸两法均不可废弃。1.2一灸补泻与灸寒热杨继洲在《针灸大成·卷九·艾灸补泻》中依据历代文献,结合自己经验,概述了灸法补泻之理,并介绍了灸之补泻方法:“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紧

6、,火所治之。陷下则灸之。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临床上根据‘褂虚泻实”原则,x,-l于阴证、虚证、寒证或热证,采用不同的灸治补泻,从而达到温经散寒、消瘀散结、调和气血、益气同本、扶正祛邪等功效。杨继洲在《针灸大成·卷九·灸寒热》中论灸寒热之法:先灸大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橛骨,以年为壮数。视背俞陷者灸之,举臂肩卜陷者灸之,两季胁之间灸之,外踝上绝骨之端灸之,足小趾次趾间灸之,踹下陷脉灸之,外踝后灸之,缺盆骨上切之坚动如筋者灸之,膺中陷骨间灸之,脐下关元三寸灸之。毛际动脉灸之,膝下三寸分问灸之,

7、足阳明跗上动脉灸之,崩上一穴灸之。1.3灸点穴与灸体位杨继洲在《针灸大成·卷九·灸法》一节专论施灸时点穴与体位的关系,并引《千金》、《明堂》等文献佐证。提出:“凡灸法,坐点穴,则坐灸;卧点穴,则卧灸;立点穴,则立灸。须四体平直,毋令倾侧,若倾侧穴不正,徒破好肉耳”。“须得身体平直,毋令卷缩。坐点毋令俯仰.立点毋令倾侧”。灸疗效果的好坏,和取穴的准确与否关系很大,因此,临床施灸时,要求病人取平正舒适的体位,一方面能准确点穴,便于安放艾炷;另一方面病人体位舒适,不致出现体位的变更造成艾炷滑落,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