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光学课件复习1

应用光学课件复习1

ID:5425320

大小:388.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7-11-12

应用光学课件复习1_第1页
应用光学课件复习1_第2页
应用光学课件复习1_第3页
应用光学课件复习1_第4页
应用光学课件复习1_第5页
应用光学课件复习1_第6页
应用光学课件复习1_第7页
应用光学课件复习1_第8页
应用光学课件复习1_第9页
应用光学课件复习1_第10页
资源描述:

《应用光学课件复习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应用光学复习课程内容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原理第二章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第三章眼睛和目视光学系统第四章平面镜棱镜系统第五章光学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第八章光学系统成像质量评价对成像的要求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原理像与成像的概念光是怎么走的?--光的传播规律光是什么?--光的本性问题1.光波与光线光的本质是电磁波频率和光速,波长的关系在透明介质中,波长和光速同时改变,频率不变光线的概念能够传输能量的几何线,具有方向波面:波动在某一瞬间到达的各点组成的面光线是波面的法线波面是所有光线的垂直曲面2.几何光学基本定律直线传播定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3.

2、折射率和光速:相对折射率:一种介质对另一种介质的折射率绝对折射率介质对真空或空气的折射率4、发生全反射的条件(1)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2)I1>I0入射角大于全反射角5、光学系统分类透镜:正透镜、负透镜问题:正透镜是否一定成实像?负透镜是否一定成虚像?像:实像、虚像物:实物、虚物问题:望远镜的目镜成什么像?虚物实像虚物未经光学系统变换的会聚同心光束的心,称为虚物.虚像经光学系统变换后的发散同心光束的心,称为虚像.实物实像实物未经光学系统变换的发散同心光束的心,称为实物.实像经光学系统变换后的会聚同心光束的心,称为实像.会聚同心光

3、束发散同心光束会聚同心光束会聚同心光束理想像与理想光学系统点成点像、线成线像、面成面像例:如图所示,一圆柱形容器,底面直径和高度相等,当在S处沿容器边缘的A点方向观察空筒时,刚好看到筒底圆周上的B点。保持观察点位置不变,将筒中注满某种液体,可看到筒底的中心点,试求这种未知液体的折射率是多大?§2-1共轴球面系统中的光路计算公式§2-2符号规则§2-3球面近轴范围内的成像性质和近轴光路计算公式§2-4近轴光学的基本公式和它的实际意义§2-5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主平面§2-6单个折射球面的主平面和焦点§2-7共轴球面系统主平面和焦

4、点§2-8用作图法求光学系统的理想像§2-9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式第二章共轴球面系统的物像关系§2-10光学系统的放大率§2-11物像空间不变式§2-12物方焦距和像方焦距的关系§2-13节平面和节点§2-14无限远物体理想像高的计算公式§2-15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2-16理想光学系统中的光路计算公式§2-17单透镜的主平面和焦点位置的计算公式概念符号规则焦点主平面、主点节平面、节点轴向放大率、垂轴放大率、角放大率求理想像作图法成像公式本章研究共轴球面系统求像的问题1.已知光学系统的结构参数,由物求像(1)只求某一共轭面的物像关

5、系,可由该物平面上的轴上点出发,利用公式(2-6)‾(2-10)计算一条近轴光线。转面公式:再由§2-4公式(2-15)求像高(2)由§2-4中近轴光学基本公式求像(2-12)(2-14)(2-15)(3)如要求若干共轭面上的物像关系,可先使用公式(2-20)和(2-7)~(2-10)计算两条平行于光轴的光线,求出系统的焦点位置,再使用公式(2-21)计算出主平面位置,然后使用共轭点方程式——牛顿公式或高斯公式,求出各个像平面的位置和放大率。(2-20)(2-21)(4)由单透镜的结构参数,使用公式(2-63)~(2-65)求出该单

6、透镜的主平面和焦点位置,然后使用共轭点方程式——牛顿公式或高斯公式,求出各个像平面的位置和放大率。2.光学系统结构参数(r,d)未知,而已知各子系统主平面和焦点位置,由物求像(1)利用§2-15的组合公式,求出组合系统的主平面和焦点位置,然后使用共轭点方程式——牛顿公式或高斯公式,求出各个像平面的位置和放大率。(2)对某一特定共轭面求像时,可利用§2-16的公式(2-57)、(2-58),【计算举例】已知两个光学系统的焦距分别为求此组合系统的主平面和焦点位置。(1)焦点位置的计算由公式(2-53)、(2-49)、(2-50)得(2)

7、焦距的计算根据公式(2-51)将已知条件和计算结果表示在图2-42中。例题5.有一光源通过辅助正透镜和被测负透镜成像,当屏幕移动到距离负透镜100毫米处时,获得光源像,去掉负透镜后,屏幕前移25毫米时,重新获得光源像,求负透镜焦距为多少?第三章眼睛和目视光学系统1.眼睛a.人眼的调节和适应视度:距离l以m为单位,且有正有负;SD以m-1为单位。如观察前方2m处的目标时,l=-2,SD=-0.5;如观察无限远目标,l=∞,SD=0。b.远点、近点、明视距离最大调节范围=近点视度-远点视度c.眼睛的视角分辨率:把刚能分辨的两物点对眼睛

8、的张角(、)对目视光学仪器的一般要求:1.扩大视角当用一视放大率为10倍的仪器进行观察时,它在网膜上所成的像高正好等于人眼直接观察时像高的10倍。2.平行光出射目标通过仪器后应成像在无限远,或者说要平行光出射,以便人眼在完全放松的自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