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粒度分布-孔隙分布-应用+

测井-粒度分布-孔隙分布-应用+

ID:5429833

大小:588.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7-11-12

测井-粒度分布-孔隙分布-应用+_第1页
测井-粒度分布-孔隙分布-应用+_第2页
测井-粒度分布-孔隙分布-应用+_第3页
测井-粒度分布-孔隙分布-应用+_第4页
测井-粒度分布-孔隙分布-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测井-粒度分布-孔隙分布-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测井-粒度分布-孔隙分布-应用第一节粒度分析及其应用(骨架物性)分析直接测量、筛析、沉降、流水、光学、。。测井表示图法:频率直方图、累计频率曲线、概率值累计曲线C-M图(双对数)。。。。计算法(平均值、分选系数、偏度、峰态、众数。。。)第一节粒度分析及其应用(骨架物性)应用沉积环境浊积沉积分选差,因为在水下泥浆滑动下,细与粗物质被一起携带。风成沉积(Eolian)为正歪度,因为由风携带的颗粒大小有上限而没有下限值。沙滩(Beach)沙为负歪度(negativeskewness)(朝大尺寸),因为波的作用可携带大的卵石,但水流的经常作用带走了细粒第一节粒度分析及其应用(

2、骨架物性)应用孔隙度与渗透率该图表明,孔隙度与粒径无关,而是分选性的函数。渗透率与粒径关系密切,同时也是分选性的函数,由于分选性与孔隙度相关,所以该图意味着渗透率是粒径与孔隙度的函数第一节粒度分析及其应用(骨架物性)渗透率由于孔隙网络有曲折度τ按经验确定,近似等于25/12,R为等价孔隙半径的表达式a:比面Dp球粒直径第一节粒度分析及其应用(骨架物性)根据颗粒大小分布估算渗透率μ为中值(颗粒直径的对数平均或几何平均)σ为对数正态分布的标准偏差分选系数So分选极好1.050.072分选很好1.150.207分选好1.30.389分选中等1.70.787分选差2.351.

3、267分选很差4.22.128第一节粒度分析及其应用(骨架物性)孔隙度与分选性的相关性φ=0.428-0.0998σ第一节粒度分析及其应用(骨架物性)据孔隙度、粒径、分选系数预测渗透率τ=35.6-77.3φ第二节孔隙结构分析及应用(孔隙特性)一、孔隙形状与捕获流体相关的孔隙空间的重要参数包括孔隙的坐标数(即从一个孔隙体伸出的孔隙喉道分支数)与孔喉比(即孔隙体直径与喉道直径比)。薄片、图像分析估计孔隙大小分布与渗透率。与测井图象对比时,规模与范围不同。第二节孔隙结构分析及应用(孔隙特性)二、毛管压力曲线毛管压力曲线的Thomeer模型经进汞压力校正及将进汞量规一化成饱

4、和度后的毛管压力曲线见图3.18。若将这些数据减少到能表征一个岩样的较小集,则该数据更实用。将毛管压力数据参数化的常用模型是三参数Thomeer模型:第二节孔隙结构分析及应用(孔隙特性)用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毛管压力数据对大多数岩石,尽管Thomeer模型已够了。但对某些毛管压力曲线数据则不行了。这时考虑用对数正态分布第二节孔隙结构分析及应用(孔隙特性)三、根据毛管压力求孔隙尺寸通过一系列的进汞与退汞曲线可确定孔隙结构的其它信息。退汞后孔隙中留下了不连续的非湿相,所剩留的汞与孔体/孔喉比有关第二节孔隙结构分析及应用(孔隙特性)四、根据毛管压力求初始饱和度与剩余饱和度通过一

5、系列的进汞与退汞曲线可确定孔隙结构的其它信息。退汞后孔隙中留下了不连续的非湿相,所剩留的汞与孔体/孔喉比有关第二节孔隙结构分析及应用(孔隙特性)四、根据毛管压力求剩余油饱和度第二节孔隙结构分析及应用(孔隙特性)五、根据毛管压力求微孔隙度对于许多系统,Thomeer与对数正态分布足够了,但它们不能描述具有双型孔隙尺寸分布的系统当孔隙尺寸有多峰分布时,识别它们是很重要的。图3.29是富含绿泥石的砂岩的压汞毛管压力曲线定义微孔隙系统是进入压力在毛管压力曲线上大于第一个由陡上升的拐点处第二节孔隙结构分析及应用(孔隙特性)五、据孔隙大小分布估算渗透率记S(Pc)为毛管压力为Pc

6、的湿相占据部分,dS为对应dPc的增量,:当无取心时,毛管压力可用钻井岩屑来做,Swanson(1981)观察到,毛管压力曲线的低压部分时小样品(如岩屑)与大样品(岩心)经常有差异,认为是表面粗糙度所引起的。低压部分对应于较大的孔隙,这部分贡献了渗透率的大部分。因此,他曾建议是用一条毛管压力曲线上的一个点,此点与样品尺寸无关。这点是Pc~SHg曲线上的相切的点,在双对数图上为45°线。第三节饱和流体的岩石电性电荷通过均匀各相同性导电介质运动R0=FR*Rw===》FR=τe/φ称为地层电阻率因素。有人认为,有效导电度面积应为A*φ,严格坚持毛管束模型的那些人们称有效截

7、面积应为Aφ(L/Le)第三节饱和流体的岩石电性Owen(1952)将孔隙介质模拟为孔喉与孔隙体的组合,见图3.52。瓶颈因子Fc为孔隙体外观大小与孔喉之比,称为孔隙度的aspect比。这些计算也可能为用地层因素估算孔喉比提供方法孔隙度FR瓶颈因子0.307220.2030640.1080850.0540020>6第三节饱和流体的岩石电性水力曲折度与电曲折度的比较τe=φFR(电)水力曲折度比电曲折度大许多,两模型都是以毛管束为基础,孔隙中的瓶颈可能对水力阻力的影响比在电阻中的影响大得多。因为水力的流动取决于喉道直径的4次方,而电流取决于喉道直径的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