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doc

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doc

ID:54325455

大小:22.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15

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世界著名教育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告诉学生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真理”。“小组激励教学法”在我校推广以来,我们不仅营造了高效的课堂,也创造了高效的学习效果。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真理,而且也知道了怎样去发现真理。学生们学得明白、学有所思,学有所获。说的不如做的,下面就把我校的“小组激励教学法”特点和我在应用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小组激励教学法中有一种激励方式是“数学挑战组比赛”加分,这不同于平时学生的分组,是将相同组号的学生分为一组,属于同组同质型,如我班级的48个学生

2、我将它们分为了八个小组,每6个人一组,每组内的学生是互相挑战的关系,评比是每组6名同学中的前3名即可获得挑战组前3名的奖状,也就是说相当于有一半的学生都能获得奖状,得奖率非常得高,每组内的成员为了能获得奖励,平时在学习时就会互相较劲,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本来不想回答的学生就会因为挑战组里别的学生回答了,自己可能受到威胁而积极地参与思考回答,这样刺激了学生的争分欲望,利用学生“别的同学都学得好,我也应学得好”的比赛与竞争心理,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力。而且每次测验加分、课堂加分之后,学生们都会悄悄关注一下挑战组内其他成员

3、的成绩,看看自己是否排到了前三名,跟前一名差多少分?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我当时以为这个激励措施已经很成功了,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实验之后,我发现这种方式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那就是对最后一个挑战小组效果不明显,这个小组的6名学生都是本班的后进生,平时学习都不够积极,挑战组措施出台之后,它们6个人也为此兴奋过一段时间,也能看得出他们积极地争取过,但是慢慢的这6个人中就开始有人坚持不住了,因为多数知识他们都不会,甚至是听课也都是鸭子听雷,最后这6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相对认真的对待了挑战组的比拼,还有一个人稀里糊涂的应

4、付,剩下的4个人干脆就是放弃的状态,这就出现了一个情况:最后一组的前3名中,两个是糊里糊涂,第三名是滥竽充数,这样这个挑战组就失去了他本来的意义,浑水摸鱼都能得到奖状,可以说这个挑战组一定程度上是失败的。一定要找到解决办法,必须对最后一个挑战组的挑战内容进行调整,如可以简化比赛的内容,降低加分的标准,将加分的重点放在作业是否及时上交,课堂纪律是否保持的较好,简单的题按时能够完成,小组活动是否认真参与等方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关注每名学生的差异,让他们只要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力争提高他们的挑战兴趣,让他们有信心做到自己

5、的最好。这件事给我了很深的触动:学生毕竟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教师不通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再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也不能适应所有的学生。“一刀切”永远面对的是大多数!小组激励教学方法并不十分完美,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去钻研和完善,同时我也将上学期改动后的方案进行了实施,实施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学有所得,我坚信只有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这样我们教育的生命之树才能更绿、更美!第1页共1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