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落伍者、追赶者到超越者:中国工业百年发展之路(1913-2013).pdf

从落伍者、追赶者到超越者:中国工业百年发展之路(1913-2013).pdf

ID:54374964

大小:340.7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5-01

从落伍者、追赶者到超越者:中国工业百年发展之路(1913-2013).pdf_第1页
从落伍者、追赶者到超越者:中国工业百年发展之路(1913-2013).pdf_第2页
从落伍者、追赶者到超越者:中国工业百年发展之路(1913-2013).pdf_第3页
从落伍者、追赶者到超越者:中国工业百年发展之路(1913-2013).pdf_第4页
从落伍者、追赶者到超越者:中国工业百年发展之路(1913-2013).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落伍者、追赶者到超越者:中国工业百年发展之路(1913-2013).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3年第9期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9月No.9�2013�HEJIANG��OCIAL��CIENCE�����.�2013从落伍者�追赶者到超越者�中国工业百年发展之路�1913-2013����������������内容提要�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主体部分�更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物质基础�本文在总结了世界四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的基础之上�梳理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与发展战略�中国工业百年发展之路�就是世界性工业化的落伍者到追赶者�迅速崛起到超越者�成为当今世界最大工业生产国�制成品出口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国�中国工业化崛起之路�充分证明了"工业兴�国家兴�工业强�国家强"的

2、历史规律�未来中国更需要发动并引领世界性绿色工业革命�更需要制定和实施新型绿色工业发展战略�关键词�中国工业�发展道路�绿色工业革命作者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宇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鄢一龙�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84���历史上的中国�一直是基于农业社会手工业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变迁过程的集中体现�本文从造的生产大国�根据Bairoch(1982)估计�1830年理解工业化定义入手�在梳理世界历代工业革命时�中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达到近30%�居世的特征与本质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百年工业发界第一位�相

3、当于英国的3.2倍�相当于美国的展四个阶段的变迁与战略�提出了中国在21世12.4倍�不过此时中国是以无数个基于家庭的手纪新的绿色工业革命到来之际�如何抓住历史机工业为主的传统制造业�之后她的这一地位很快就遇�从世界工业革命的跟随者�创新者进而成为领被基于现代企业的大工业的英国�美国所打破�到导者的目标与战略�1900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已经降至一�工业化的不同定义6.2%�其中现代制造业占GDP比重只有0.3%�手工业占GDP比重为7.7%��从1913年有连续的什么是工业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统计数据开始中国进入前工业化发展阶段�之后经�库兹涅茨在其著作中指出�工

4、业化是一个"现代历20世纪上半页持续的衰落�1953年中国制造业经济增长"过程�包括了生产与人口的急剧增长�产出占世界比重降至2.3%达到历史最低点�改革生产率本身的急剧增长�经济结构的变化�相应的开放之后不断回升到2012年最终成为世界第一制社会变革�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通讯运输的进步和造业大国�正好经历了一百年的发展�国家之间不平等的增长等��工业化一般是指传这一百年的中国工业发展�既是中国现代经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济增长经历几代发展战略走向现代化的一个缩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影�也是世界四代工业革命在中国这一世界最大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5、�4�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革命型"工业化�如苏联�第三是由政府和私人共家都先后提出追赶发达工业化国家的目标�都把同发动的混合工业化�如德国�日本等�他认为�工业化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没由政府发动的工业化比私人发动的工业化速度一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成为这些国家的政治共定要高��识�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可以自然而然地成功应当说�第二种工业化模式还是比第一种模发动工业化�式发展要快得多�例如苏联的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落后�农村人口占绝大年计划就是典型的案例�在1945年之后的经济恢多数�传统农业占优势的中

6、国�如何发动工业化?复和工业化发展�也再次显示了较高的速度�但也国家扮演什么角色?民间扮演什么角色?如何选显示了较低的效率效益�第三种工业化模式比较择工业化道路?制定什么样的工业化目标?如何成功�二次大战之后的日本�德国的工业化和亚洲才能实现工业化?这是中国领导人和学者始终所"四小龙"的工业化也是混合工业化模式�先后取面临并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不同的工业化理得了成功�称为"西德奇迹"�"日本奇迹"�"四小龙论�也会形成两种不同工业化道路�对于后发国家奇迹"�其中国有企业都扮演了"关键作用"�来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工业化发展模式�显然�张培刚先生关于工业化的定义�内涵和一种是"苏联

7、定义"和"苏联标准"��苏联科模式是一个经典的理论�远比苏联教科书要丰富学院经济研究所所编著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曾得多�准确得多�更加适合于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论述�世界上只有两种工业化�一种是一般资本主逐步实现工业化�义国家的工业化�就是先轻工业�再重工业�另一二�世界四次工业革命种是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就是重工业优先战略�根据200多年的现代工业化历史记录和历史另一种就是中国经济学家张培刚于1945年轨迹�基于张培刚先生的工业化理论�特别是基要在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