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院实习日记【七篇】.doc

设计院实习日记【七篇】.doc

ID:54408306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16

设计院实习日记【七篇】.doc_第1页
设计院实习日记【七篇】.doc_第2页
设计院实习日记【七篇】.doc_第3页
设计院实习日记【七篇】.doc_第4页
设计院实习日记【七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设计院实习日记【七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设计院实习日记【七篇】【一】结构设计的大体步骤如下:1。初定结构方案,一般是结构总工与建筑设计人员商定2。做初步设计,结构设计人员根据建筑初步设计图纸,布置梁,板,柱等主要构件结构尺寸,并在PKPM中试算,基本能到达规范要求的各项指标后,出初步设计图纸。3。做施工图设计,根据建筑带给的建筑图,在PKPM中建模型,布置梁板柱,计算透过后开始画施工图。4。个别地方需要手算,比如说悬挑檐口,悬挑雨篷,女儿墙,挡土墙或者个别的结构设计是一门科学,丝毫不能马虎,切记。1。多看几遍以下书籍: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

2、力学,弹朔性力学。尤其的重中之重是结构力学。2。然后看专业书籍:混凝土理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3。看规范,主要有:混凝土规范基础规范高层设计规程抗震规范4。学习PKPM结构设计软件,网上能够下到盗版的,买一本PKPM的参数说明书。5。找到一个小点的工程,按照别人的图纸,把结构布置到PKPM中,练习操作和软件计算。6。买一些专业的辅导书籍,多上一些专业的结构设计论坛,与人交流。【二】楼梯作为竖向交通和人员紧急疏散的主要交通设施,使用最为广泛。因此,楼梯的设计也至关重要。这天我接到的任务是完成一个楼梯的设计,根据建筑图

3、画结构图。我先认真翻阅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房屋建筑学》中有关楼梯设计部分的资料,由于自我不太有机会去施工现场,只是凭着一些理论来想象。比如,我以前老是想不通板的是如何搁置的。透过同事的讲解,再结合看图、翻以前学过的《房屋建筑学》,我明白了:为了保证板与墙或梁有很好的连接,首先应使板有足够的搁置长度,板在墙上的搁置长度外墙不应小于120mm,内墙不应小于100mm,板在梁上的搁置长度不应小于80mm;同时,务必在墙或梁上铺约20mm厚的水泥砂浆(俗称坐浆);此外,用锚固钢筋(又称拉结钢筋)将板与板以及板与墙、梁

4、锚固在一齐,以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三】现浇混凝土楼梯按梯段的结构形式不一样,有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两种。板式楼梯通常由梯段板、平台梁和平台板组成。梯段板是一块带踏步的斜板,承受着梯段的全部荷载,并透过平台梁将荷载传给墙体或柱子。有时候能够取消梯段板一端或两端的平台梁,使平台板与梯段板连为一体,构成折线形的板,直接支承于墙或梁上。当梯段跨度较小(一般在3m以内)时采用较为适宜,如住宅房屋一般采用这种楼梯。梁板式楼梯段是由踏步板和梯段斜梁(简称梯梁)组成。梯段的荷载由踏步板传给梯梁,梯梁再将荷载传给平台梁,最后由平台

5、梁将荷载传给墙体或柱子。当梯段较长时,梁式楼梯较为经济,因此广泛用于办公楼、教学楼等建筑中。根据斜梁和踏步的相对关系分为明步和暗步。这些虽然以前明白,但是理解和掌握的不是透彻,此刻感觉吃透了。【四】在这次设计中我明白了建筑标高和结构标高的区别:结构层楼面标高系指将建筑图中的各层地面和楼面标高值扣除建筑面层及垫层做法厚度后的标高,结构层号应与建筑层号持续一致。结构标高比建筑标高低了一个面层,一般为4公分。要透过到现场参观,了解实际工程的结构布置、配筋构造、施工技术等,逐渐积累感性认识,增加工程设计经验,加强对理论知

6、识的理解,培养自我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潜力。我觉得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应在熟练、扎实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透过反复的设计训练和实践,不断培养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和创新意识。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结构工程师。【五】这天我学习了新版抗规宣贯课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了解到在新抗规修订的过程中,发生了2008年汶川地震,其震害状况证明:严格按照2001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到达了在预估

7、的罕遇地震下生命安全的抗震设防目标。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2008年对规范进行了局部修订,主要资料:灾区设防烈度的调整、增加了有关山区场地、框架结构填充墙设置、砌体结构楼梯间、抗震结构施工要求的强制性条文、提高了装配式楼板构造和钢筋伸长率的要求。主要修订资料是:1。补充了关于7度(0。15g)和8度(0。30g)设防的抗震措施规定;2。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调整了设计地震分组;3。改善了土壤液化判别公式;4。调整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参数、钢结构的阻尼比和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隔震结构的

8、水平向减震系数的计算;5。并补充了大跨屋盖建筑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6。提高了对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底部框架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要求;7。提出了钢结构房屋抗震等级并相应调整了抗震措施的规定;8。改善了多层砌体房屋、混凝土抗震墙房屋、配筋砌体房屋的抗震措施;9。扩大了隔震和消能减震房屋的适用范围;10。新增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原则以及有关大跨屋盖建筑、地下建筑、框排架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