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模型及实证研究--以咸阳市中心城区为例-论文.pdf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模型及实证研究--以咸阳市中心城区为例-论文.pdf

ID:54601570

大小:1.18 M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03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模型及实证研究--以咸阳市中心城区为例-论文.pdf_第1页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模型及实证研究--以咸阳市中心城区为例-论文.pdf_第2页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模型及实证研究--以咸阳市中心城区为例-论文.pdf_第3页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模型及实证研究--以咸阳市中心城区为例-论文.pdf_第4页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模型及实证研究--以咸阳市中心城区为例-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模型及实证研究--以咸阳市中心城区为例-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5卷第3期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9月V01.35No.3JournalofNingxia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Sep.2014文章编号:0253—2328(2014)03—0268—07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模型及实证研究一一以成阳市中心城区为例李晓娟,李建伟(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O127)摘要:从数学与空间模型思维角度出发,建立一套适合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的方法体系.通过构建GIS分析模型和多目标规划模型,并iI

2、入城市规划路网、自然地形条件以及人员第一应急反应等修正因子,对模型进行修正,从而得到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具体责任区范围以及人员分配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对各个模型的构建与分析,优化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的个数、位置和具体责任区范围.该模型适用于成阳市中心城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布局.解决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人员分配不均衡性及降低了灾害破坏性.同时,应加强防灾减灾预案,结合城市避难通道等进行规划布置.关键词:GIS分析模型;多目标规划;应急避难场所;修正因子;规划布局分类号:(中图)TU43文献标志

3、码:A自然灾害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后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l8~.素,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目前,国内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关注度越来分就成为关注的焦点口。】.自2O世纪以来,南方低越高,从起初的定性研究,逐渐扩展到从数学模型角温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度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数学模型的运用,为大山洪泥石流、北京内涝等特大灾害接连发生,这些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布局提供了参考.一些学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预防城者利用网络化模型和多

4、目标规划模型等对城市避难市灾害,确保城市安全成为规划界目前关心的议场所规划的数量、容量和布局进行了研究,也有一些题].积极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与突发意外事故,对聚学者运用GIS对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和规划布局集人群进行科学有效地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和财进行了分析口吲等.但多数研究没有深入考虑避难产损失的最好方法,这就需要对适宜人们聚集疏散场所应对不同灾害的安全性与适应性,对应急避难的应急避难场所进行科学规划与布局.城市应急避场所的数量和位置,以及人员分配的平衡性考虑不难场所在防灾、避险和灾后重建中均可发

5、挥重要的足,甚至没有综合考虑城市自然条件、人员应急反应作用.2007年,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将等因素的限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以陕西省“加强城市公园等避难场所建设,拓展城市防震减灾成阳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GIS分析和多目标规划的空间”作为发展战略之一.合理地进行城市应急避模型,通过对城市自然条件、总体规划布局以及人员难场所规划布局,直接关系着灾害来临时城市应急应急心理反应等因子的修正,试图构建城市应急避预案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资源的配置,是建立城市难场所规划布局的模型体系,从

6、而为城市人员分配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城市灾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数量、布局以及责任区具体收稿日期:2013—06—27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16101110014);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DO34);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O13JKO943)作者简介:李晓娟(1988一),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乡规划与区域发展研究.*通信联系人:李建伟(1976一),男,讲师,主要从事城乡规划与区域发展研究.第3期李晓娟等:城市应急避

7、难场所规划布局模型及实证研究269划分提供参考.城市目前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及服务范围与城市目前人口分布进行分析,旨在说明目前城市应急避难场1研究区与研究方法所的配置是否符合城市人员避难需求.②城市灾害危险源缓冲区范围分析(在不满足避难需求的情况1.1研究区概况下).避难场所的选址应满足“安全性原则”,将风险研究区为咸阳市中心城区,范围包括秦都区的人区与目前城市可利用避难场所区域进行叠加,旨在民路街道办、西兰路街道办、吴家堡街道办、渭阳西路筛选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备选点_1.办、古渡街道办、陈杨寨街道办

8、、渭滨镇、钓台街道办、1.3.2多目标规划模型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多目沣东街道办和马泉街道办,以及渭城区的渭阳街道标规划模型的目的是对城市人员分配与应急避难场办、文汇路街道办、中山街道办、新兴路街道办和渭城所的布局进行合理优化,使城市居民在灾害发生时镇,总计10个街道办的全部行政区范围以及5个街能够选择适合自己避难疏散的最佳场所,并且能够道办的部分建成区范围,总面积为127m2,2009年总在最短的时间利用最短路径到达该场所.在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时,其目标包括:①居民人口为7O.85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