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具体案例.doc

结合具体案例.doc

ID:54700292

大小:6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0

结合具体案例.doc_第1页
结合具体案例.doc_第2页
结合具体案例.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结合具体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结合具体案例,谈谈课堂教学时如何运用比较阅读的我从教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积极倡导比较阅读。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将两件或两件以上在内容或形式上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的作品编为一组,相互对照,辨析异同。用以识别作品特征,提高读写能力的一种方法。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比较阅读从形式上来说,丰富多采,诸如:词句比较阅读,段落之间的比较阅读,篇目之间的比较阅读;甚至可以小到修辞手法,表达方法,语言特色,人物形像,篇章结构等方面之间的比较阅读。语文的学习以及能力的培养都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的。其实我们

2、平日里许多课堂都能看见比较阅读教学的影子,如在品味词句时常常会对比着感受,如在朗读时常常变换着不同的语气体悟文章的感情色彩。但是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还不能成为一种模式,还没有形成体系。比较阅读教学应以“比较”为主干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教材的编排往往具有可比性原则,单元中的课文往往文体相同或相近。一个单元中的阅读课文具有一定的共性,当然也具有自己的个性。我们可以对这样的单元课进行比较阅读,在共性中发现个性,在个性中总结共性。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组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白鹅》、《白公鸡》、

3、《猫》、《母鸡》,前两篇是不同作家写统一动物;后两篇是统一作家写不同动物。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俄,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每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表达的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这组教材,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第七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

4、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

5、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在进行本组教学时,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例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这对以后课外阅读中如何很快地处理众多

6、繁杂的信息是很有帮助的。有效地开展比较阅读的确提高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能够开启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创新精神。多方面的比较、多层次的比较有助于学生思维走向深入,走向多元。让我们的学生从学习语文变为和我们教师一起研究语文,这是我所追求的。我想,比较教学手段的运用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途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