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讲稿手太阴肺经

教学讲稿手太阴肺经

ID:5470083

大小:296.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7-12-13

教学讲稿手太阴肺经_第1页
教学讲稿手太阴肺经_第2页
教学讲稿手太阴肺经_第3页
教学讲稿手太阴肺经_第4页
教学讲稿手太阴肺经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讲稿手太阴肺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手太阴肺经主讲教师:鞠龙秀经脉循行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之前,下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鱼际的边缘,出大指桡侧端。手腕后方的分支:从列缺分出,一直走到食指桡侧段,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经脉病候是动则病⑴,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⑵,甚则交两手而瞀⑶,此为臂厥⑷。是主肺所生病者⑸:咳,上气,喘喝⑹,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⑺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⑻;气虚⑼则肩背痛、寒,

2、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⑽。注释⑴是动则病--张景岳《类经》注:“动言变也,变则变常而为病也。”指这一经脉发生异常变化就可能出现有关病症。⑵缺盆——指锁骨上窝部。缺盆中,包括喉咙部分。⑶瞀——音茂。指心胸闷乱,视力模糊而言。⑷臂厥——指前臂经脉所过发生气血阻逆的见症。⑸是主肺所生病者--指这一经脉(腧穴)能主治有关肺方面所发生的病症。⑹喘喝——气喘声粗。“喝”或误作“渴”。⑺气盛——指实症、阳症,与气虚相对而言。⑻欠——指呵气。《太素》杨上善注:“阴阳之气,上下相引,故多欠也。”有作小便量少解,不确切。此处属实证,当是指张

3、口出气。⑼气虚——指虚症、阴症,与气盛相对而言。⑽溺色变--溺,读作尿。小便颜色异常。翻译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肺部胀满,膨膨气喘、咳嗽,锁骨上窝“缺盆”内(包括喉咙部分)疼痛;严重的则交捧着两手,感到胸部烦闷,视觉模糊。还可发生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疼痛等症。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肺”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如咳嗽,气上逆而不平,喘息气粗,心烦不安,胸部满闷,上臂、前臂的内侧前边(经脉所过处)疫痛或厥冷,或掌心发热。本经气盛有余的实症,多见肩背疼痛,感冒风寒自汗出,伤风,小便频数,张口嘘气;本经气虚不

4、足的虚证,多见肩背疼痛怕冷,气短、呼吸急促,小便的颜色异常。手太阴络脉《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呿小便遗数。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也。语译手太阴络脉为十五络脉之一。名曰列缺,即从列缺穴处由手太阴经分出,起始于手腕上部列缺穴两肌肉分歧处,与手太阴经相并而行,散布于手大鱼的边缘部(鱼际),由腕后一寸半(即列缺)处走向手阳明经。此络脉病候分为虚实两证:实证为手掌热;虚证为呵欠,气短,或尿频、遗尿等。当取列缺穴治之。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

5、穴,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手太阴肺经-流注时辰手太阴肺经,流注时辰为清晨三至五点(寅时)。 此时经脉气血循行流注至肺系,因此肺部功能不好的人(如气喘,肺气肿患者)常在此时咳嗽,呼吸困难。保养之道可在此时吃补肺饮食,如燕窝,银耳,罗汉果等,在清晨醒来,尚未开口时服用最佳。主治概要:主治头面、喉、胸、肺病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中府[定位]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6、距前正中线6寸。[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配伍]配尺泽治咳嗽;肺热咳黄痰,可以点此拔罐。[刺灸法]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附注]肺的募穴云门[定位]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配伍]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主胸中痛。[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刺灸法]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天府[定位]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主治]气喘,鼻衄,瘿气,臂痛。[配伍]配曲池治疗臂痛。

7、[刺灸法]直刺0.5一l寸,可灸。侠白[定位]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主治]咳嗽,气喘,干呕,烦满,臂痛。[配伍]配曲池,肩髎治肩臂痛。[刺灸法]直刺0.5一l寸。尺泽[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配伍]配太渊,经渠治咳嗽,气喘;配孔最治咳血;配曲池治肘臂挛痛。[刺灸法]直刺0.8一1.2寸;或点刺出血。[附注]手太阴经所入为“合”。孔最[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8、7寸处。[主治]咳嗽,气喘,咳血,鼻出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配伍]配肺俞尺泽治咳嗽,气喘;配鱼际治咳血。[刺灸法]直刺0.5一l寸。[附注]手太阴经郄穴。列缺[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配伍]配合谷治伤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