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doc

2014年度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doc

ID:54704054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0

2014年度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doc_第1页
2014年度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doc_第2页
2014年度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doc_第3页
2014年度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doc_第4页
2014年度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年度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度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2014年度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2014年度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提要:作为一个自觉进行德育教育的教师,必须很好地挖掘教材的德育功能。如第一章第四节“水”,看似很简单的一节教材物业下载  2014年度化学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知识教学与德育渗透冲突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当学生在认识教育中感知到某一科学方法或领悟到某一道理,他必将产生极大的情趣去效仿、追求,最终“内化”成自己性格,反之,当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有了正确价值观,必将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去促使获取知识和技能。所以我深深地体会到,德育渗透不仅

2、仅是教学任务,而且是完成化学教学的一个途径,由此可见,没有德育渗透的教学不是一个成功的数字,只要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把握初三学生年龄特征,注意情趣,做到寓德育于知识教育之中,辅知识以教育的含义,二者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一、把握初三学生的年龄特征,给学生以有效到位的德育渗透。  1、初三化学教学是启蒙性的,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是启蒙性的,针对初三学生特征,要渗透德育,但又不给学生莫名其妙的感觉,用深入浅出的例子,用学生理解的语言,既有坚实的知识锚点,又能生动活泼。  2、在学生兴趣点上进行德育渗透,在德育渗透中更能增加学生的

3、学习兴趣。在进行盐和金属起反应时,让学生做铁丝进入硫酸铜溶液中的实验,过一会儿取出,同学们看到在铁丝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铜,感到惊奇,很有兴趣,我马上告诉同学们我们的祖先在西汉时期就发现了这个反应,到了宋初,已把这个反应运用于生产。这种炼铜法在我国最早运用,是湿法冶金的先驱,通过这样一叙述,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高了。  二、不失时机地反复进行基本观点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一些马列主义原理。  1、一些基本观点,对初三学生来说理解有困难,但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反复教学,学生是可以掌握这些

4、基本观点。在绪言课上,我们讨论了水的三态变化,水冷到0℃时会结冰,在100℃时水会变成水蒸气,当温度在0℃——100℃之间这个界限以内变化,不会引起水的状态的质变,但超出这个限度(超过100℃,低于0℃)水就变成水蒸气(或冰),引起状态的质的变化。通过这样一来,学生对量变引起质变有了初步的认识。到第四章进行氢气可燃性教学时,我于做了一个氢气和氧气混和气体爆炸的实验,得出氢气点燃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然后请大家看书并回答问题,题目是:“氢气中混有空气点燃是否一定会发生爆炸”学生通过看书后回答这个问题上是很容易的,课本上明确告诉

5、我们这个反应极限4——%,也就是说浓度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都不会发生爆炸,这有是一个典型的量变到质变的例子。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量变引起质变认识加深了。到后来学习溶质的不断加入,将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在新的情景下学生竟也会指出这里又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2、基本观点的教学必须与化工知识紧密相联,使德、智两肩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在进行分子、原子教学时,通过看书上分子、原子照片,说明分子、原子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且在不断运动。同时使学生了解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成比它更小的微粒——原子,而原子还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

6、又可分为质子和中子,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发现最小微粒。学生听到这里,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决心学好化学知识,打好扎实基础,将来去探讨这方面奥秘,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样的教育使知识点的落实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三、挖掘教材的德育功能,用知识的风采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1、作为一个自觉进行德育教育的教师,必须很好地挖掘教材的德育功能。如第一章第四节“水”,看似很简单的一节教材,但通过讨论水被污染会给人类造成灾难后,可使学生在环境保护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据水的三态变化,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在化学中到处可

7、以看到量变转变为质的变化;介绍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状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再放一段有关祖国美丽的水——江、湖、泉、瀑布等录象,以陶冶美的情操,激发学生爱国之情,这样就显得十分生动活泼。水是学生很熟悉的一种物质,为了使学生认识水的组成,做了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实验,实验事实有力地证明了水是氢和氧两种元素按一定比例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用分子模型对水分解反应的过程进行解释,使学生信服原子也是真实存在的物质,使学生把抽象的概念化作具体的模型,学生学得高兴,知识也无形中被接受了。  2、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渗透的最基本任务之一,学生的爱国热

8、情用知识风采去激发。  在学生学习碳的用途时,我就告诉学生,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它就是用碳制成的。北宋末年,名将李纲用黑火药制成的火箭炮击退金兵,而西欧各国直至十四世纪中期才开始应用。  在进行NaoH用途教学时,较详细地介绍造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对世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