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点关注生命.doc

回到原点关注生命.doc

ID:54726183

大小:6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0

回到原点关注生命.doc_第1页
回到原点关注生命.doc_第2页
回到原点关注生命.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回到原点关注生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回到原点关注生命——读《谁教出来的“问题孩子”?》有感在书店林林总总的教育书籍中,忽然看到一本《谁教出来的“问题孩子”?》我不自觉地把书名变成问题,反复地提问自己:谁教出来的“问题孩子”?细读书中涉及的10个话题,每个都在针砭时弊,我试图从这10个热点话题中提炼出能代表现行教育问题的关键词,结果得到4个字:“急”、“功”、“近”、“利”。“急”:“急”是一种态度,对于今日的教育,“急”体现在不能顺应孩子的成长需要,不能耐心等待一个生命慢慢的成长。就如同书中所说的“顽童”,他们其实更多的是在展现一个生命的活力。当老师这么多年,我发现中年

2、级的孩子最难管理:道理讲不通,自律做不到,胆子还很大。可是,换个角度想:从低年级的“唯师是从”到高年级渐渐用纪律约束自己,这中间肯定是有一个过程的。有些孩子靠说教就能解决问题,而勇于实践的孩子则需要“头破血流”才会敬畏纪律。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通过实践得来的教训,可能对他们一生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但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我们往往等不及孩子觉醒,就早早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然后用一些强硬的手段把那些“落后生”抻直捋顺。我经常会想,一棵果树不是因为一颗果子的成熟,就能宣告收获季节到来的。对于还没有成熟的果子,我们不要嫌弃他们,更不要喷洒催

3、熟剂,而是耐心地等待,也许最红最甜的一个就在里面。“功”:成功是什么或者说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虽然这个问题我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但我能肯定的是,成功的标准绝不唯一。书中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个在国内已经学会乘除法的一年级小学生,到美国后学习遥遥领先于其他孩子,得意洋洋的父母申请让他上三年级,结果却遭到了拒绝。学校的说明信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矿矿当然是一名具有计算技巧的优秀学生。然而,算术仅仅是整个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我们在数学课里,会运用许多教学活动来挑战矿矿的思维,从而也对他本人形成一种挑战……”也就是说,当我们把成功定位在了“会

4、了”时,美国的教育把成功定在了通往“会了”的道路上。当我们把成功的标尺设在快乐上时,关注点将是孩子自身成长的需要。“近”:对于老师来说,“近”就是你教孩子的这几年。对于家长来说,“近”指的就是考试和升学。如果每个教育者都是“近视眼”的话,就很容易制造出“童年恐慌”,即儿童长期面临巨大的压力而形成的一种强烈而持久的焦虑心态。对于那些应对能力不足的儿童来说,沉重的学业压力和发展压力很容易使他们对未来产生疑惑和恐惧,使他们消极、厌学,甚至采用极端手段来逃避压力。“近”和“远”,在这里不仅仅是反义词的关系,也是前提和发展的关系,如果我们过早耗

5、费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孩子是走不远的。“利”:教育中“利”最恰当的体现者应该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好孩子”。我很喜欢书中对“好孩子”的讨论:“他们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典范、家长心中的骄傲。但正是他们身上的这些光环,有时会让家长、老师忽略了对他们成长中弱点的关注,而这缺少的一环,有可能成为他们不堪一击的致命伤。”也就是说,当我们去追逐教育的“利”时,往往会变得片面起来,会被一些现象所迷惑。当老师的都知道,一个班级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是默默无闻的中等生。其实,“好学生”也会被我们忽视,当我们用“省心”来形容他们时,也许正该是费心的时候。回

6、到开始的问题:谁教出来的“问题孩子”?是陈旧的教育观念,是浮躁的教育氛围,是所有参与教育的家长、老师,抑或是更多别的因素?其实,这些关系是很难剥离开单独看待的。每位母亲孕育新生命的时候,都会在心中默默承诺:要给这个孩子快乐和幸福。但为什么后来我们会教出那么多的“问题孩子”?是因为我们的急功近利,是因为我们迷失了教育的方向,既然如此,就让我们回到原点,回到对生命的关注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