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正脉张元素课件

金元正脉张元素课件

ID:5472656

大小:356.50 KB

页数:62页

时间:2017-12-13

金元正脉张元素课件_第1页
金元正脉张元素课件_第2页
金元正脉张元素课件_第3页
金元正脉张元素课件_第4页
金元正脉张元素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元正脉张元素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张元素金元辨证宗师一、生平著述〓张元素,字洁古,宋金时期易州(今河北易县)人,后人称为易水老人。〓约生活于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与刘完素同时代而略晚。〓八岁应“童子举”,27岁试“经义”进士,因犯庙讳而落榜,遂弃仕从医。一、生平著述〓《金史》称:张元素,字洁古,易州人。八岁试童子举。二十七试经义进士,犯庙讳下第。乃学医,无所知名,夜梦有人用大斧长凿,凿心开窍,纳书数卷于其中,自是洞彻其术。一、生平著述〓完素病伤寒八日,头痛脉紧,呕逆不食,不和所为。〓元素往候,完素面壁不顾,元素曰:“何见待之卑若此哉。”既为诊脉,谓之曰脉病云云,曰:“然。”“初服某药,用某味乎?曰:“然。”元素

2、曰:“子误矣。某味性寒,下降走太阴,阳亡汗不彻故也。今脉如此,当服某药则效矣。”完素大服其能,如其言遂愈。〓自是名满天下,与守真齐,世称“刘张法”一、生平著述〓先生治学,冥思善悟,甚自负,时刘守真医名贯世,亦视之蔑如。〓洁古又善于取他人之长,《医学启源》中多采纳完素之成就,中卷《原病式》全篇录入。〓教授弟子,莫局限于一家之长,《医学启源》一书,善示人以规矩。一、生平著述〓言:仲景药为万世法,号群方之祖,治杂病如神。〓金元人鲁斋许文正公(魏国公许衡,字仲平,鲁斋)称:近世医术,洁古之书,乃医中王道也。一、生平著述〓其子张璧,世其学,尤精于针灸,门人李杲、王好古深得其传,大有发挥和补

3、充,形成易水学派。〓张元素成为易水学派的开山鼻祖。易水学派师承体系著述《医学启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珍珠囊》《洁古家珍》《洁古云岐针法》《药注难经》《产育宝生方》《洁古本草》《补缺钱氏方》《医学启源》提要〓此书乃元素为教其门人而作。书分三卷,上卷:论脏腑、经脉、病因、主治心法等;中卷:述《内经》主治备要及六气方治等;下卷:为用药备旨。〓该本书流传很少,任应秋先生于60年代初,于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见到一部摄影本,系明成化八年(1472)刻本,但该书脱误颇多,故先据《中藏经》、《内经》、《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汤液本草》、《本草发挥》等书仔细点校,继又据“元刻本”

4、进行补校,方使全书通顺可读。《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为李时珍收录《本草纲目序例》,赵双湖刻于《医学指归》中。〓以脏腑为纲,病理为目,分列五脏六腑之虚实标本用药。《珍珠囊》提要〓本书1卷,录药113味。对药物的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均有所述。〓李时珍称之为:“深阐轩歧秘奥,参悟天人幽微,言古方新病不相能,自成家法,辨药性之气味、阴阳、厚薄、升降、浮沉、补泻、六气、十二经及随证用药之法,立为主治秘诀心法要旨,谓之《珍珠囊》,大扬医理,《灵》《枢》之下,一人而已。”《洁古家珍》提要〓综合性医书,1卷,18证,140首方剂。〓此书分述风、破伤风、疠风、伤寒、咳嗽、吐、热疟、眼、

5、衄血、消渴、疮疡诸病证。〓论证简要,选方讲求临床实效而不泥于古,自拟效方也属平正可取。现有《济生拔萃》本。洁古先生治学与创新〓学术受《内经》《金匮要略》《中藏经》《千金方》《小儿药证直诀》等影响,重视五脏六腑病证的研究;〓遥承《内经》气味厚薄、补泻理论与治疗原则,在遣药制方上贡献卓著。〓在治学方面惜时如金,刻苦钻研,博览群书,善于继承,勇于创新,治病不用古方,提出:“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的著名观点,终于自成家法,成为易水学派的创始人,为易水学派学术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学术发展影响极深。二、学术特色与临证经验1、升降浮沉补泻法〓肝胆:味辛补,酸泻,气温补,凉

6、泻。〓心小肠:味咸补,甘泻,气热补,寒泻。〓脾胃:味甘补,苦泻,气温热补,寒凉泻。〓肺大肠:味酸补,辛泻,气凉补,温泻。〓肾膀胱:味苦补,咸泻,气寒补,热泻。注云:三焦命门补泻同二、学术特色与临证经验〓注云:五脏更相平也,一脏不平,所胜平之,此之谓也。(人体的自愈,肝旺其他制之。〓故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水去则荣散,谷消则卫亡,荣散卫亡,神无所居。〓仲景云: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故血不可不养,卫不可不温,血温卫和,荣卫乃行,常有天命。二、学术特色与临证经验2、脏气法时补泻法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哭怒多动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7、白术。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黄芩。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黄柏、知母。注云∶开腠理,致津液,通气血也。二、学术特色与临证经验3、五脏苦欲补泻〓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以辛补之,细辛。以酸泻之,白芍药。〓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芒硝。以咸补之,泽泻。以甘泻之,黄芪、甘草、人参。〓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草。以甘补之,人参。以苦泻之,黄连。〓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药。以酸补之,五味以辛泻之,桑白皮。〓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知母。以苦补之,黄柏。以〔咸〕泻之,泽泻。二、学术特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