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电磁学实验教学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电磁学实验教学

ID:5475093

大小:3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14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电磁学实验教学_第1页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电磁学实验教学_第2页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电磁学实验教学_第3页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电磁学实验教学_第4页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电磁学实验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电磁学实验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电磁学实验教学探索摘要:电磁学实验是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电磁学实验的兴趣,在转变“重理论,轻实验”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电磁学实验教学探索摘要:电磁学实验是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电磁学实验的兴趣,在转变“重理论,轻实验”思想观念的基础上,从电磁学实验的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实践探索,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关键词:电磁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作者简介

2、:刘静(1977-),女,河南灵宝人,西藏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程江洁(1980-),男,陕西蒲城人,西藏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陕西?咸阳?712082)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3-0076-01电磁学实验是工科院校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所涉及的误差分析、数据处理、基本实验方法、基本实验仪器操作等都是学生从事其他专业实验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1]电磁学实验在整个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试验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基础和桥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磁学实验教学也需要

3、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本文以西藏民族学院为例,探讨了对电磁学实验教学进行的相应的改革,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转变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观念电磁学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同等重要,不能轻实验重理论。有些人甚至认为根本不用开设实验课,是浪费时间。这种想法不仅仅在部分教师当中存在,而且在学生当中也普遍存在这种想法。这无形中导致了学生上实验课敷衍了事的学习态度,实验课的课堂纪律远远比不上理论课,学生在实验课中也很难得到相应的能力培养和提高。久而久之,教师和学生都觉得上实验课没有意思,实验课就是一种负担,既费力又无法收到相应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干脆在

4、实验课上讲理论,把原本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的实验课变成了理论课的延伸,完全偏离了实验课的培养目标。然而,电磁学实验课程除了能加深学生对相应理论知识的理解之外,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所以理应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只有在重视的基础上才能消除消极学习的心态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树立积极和主动学习的态度,进而完全冲破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观念的束缚。二、转变僵化实验教学程序,激发学生实验热情长期以来,电磁学实验课采取的教学程序就是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及原理—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做实验及完成实验—学生提交实验报告。[2]这种流水线式的

5、教学过程抹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学生仿佛成了流水线旁作业的流水工,整个实验过程也变成了对教师演示过程的不完全复制,在此期间没有任何过多的思考和探索。这样的实验课程失去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失去了实验课程的真正意义。在正式上实验课之前,教师会把实验的内容布置给学生,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预习实验。学生大都只是通过网络和教材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步骤等内容照搬到预习报告上,实现了位置的迁移,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所以预习实验等同虚设,学生预习实验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教师在仔细讲解完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等内容后就开始演示实验,所以学生觉

6、得听不听实验目的和原理都无关紧要,只要看懂记住教师的操作过程就可以了,从而忽视了教师对实验目的及原理的讲解,只注重教师在接下来的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紧接着学生的实验操作就基本上是老师实验操作过程的机械化重复,而没有添加任何的思考。有些学生急功近利,为了逃避自己动手做实验,在教师演示完实验后就抄写数据为写实验报告做准备。有些学生虽然能够按照教师要求自己动手做实验,但也缺乏对“为什么这么做”的思考。做完实验,实验数据的处理也只是机械套入事先写好的公式,有些学生甚至随意编造实验数据,只为求得更好的实验结果。只有对传统的教学程序进行改革,建立合理的电磁学实验教学程序,才能激发学

7、生学习的主动性。改革后的教学程序如下: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学生做实验—发现问题—展开讨论—完成实验及提交实验报告。与上述传统的教学程序不同的是,教师不再演示实验,而是将实验的主动权切实交给学生,只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适当的点拨,如果遇到仪器操作的问题,比如水平仪的调整,教师可以给学生口头的指导,然后要求学生耐心调整,而不是越俎代庖。如果遇到原理上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教材上相应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如果遇到共性的问题,可以在大范围内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对讨论得出的结果给予积极评价,从而使得学生得到相应的鼓励,激发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