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地质工安全生产技术标准.doc

矿井地质工安全生产技术标准.doc

ID:54763802

大小:3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4-21

矿井地质工安全生产技术标准.doc_第1页
矿井地质工安全生产技术标准.doc_第2页
矿井地质工安全生产技术标准.doc_第3页
矿井地质工安全生产技术标准.doc_第4页
矿井地质工安全生产技术标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矿井地质工安全生产技术标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矿井地质工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矿井地质工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矿井地质工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矿井地质工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矿井地质工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矿井地质工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矿井地质工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矿井地质工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矿井地质工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矿井地质工安全生产技术标准  矿井地质工安全生产技术标准  第一节适用范围  第1条本操作规程适用开滦集团所属基本建设、生产矿井的地质工作。  第二节上岗条件  第2条 矿井地质工作必须由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或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的人员担任。  第3条 掌握矿井地质观测方法

2、、观测工具和器具的使用保养方法、定期检校、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第三节安全规定  第4条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地质规程》中各项技术要求及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操作,分析汇总地质观测资料。  第5条地质观测应做到及时、完整、统一。  一、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地质观测记录簿上;记录簿应统一编号,妥善保存。  二、描述地质现象,应做到内容完整、重点突出,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的真实情况。  三、每次观测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四、矿

3、井地质观测要把现场和室内,宏观和微观观测结合起来。  五、地质记录簿中描述的地质观测资料,必须在上井后2天内整理完毕,并编绘出正式的井巷素描图或素描卡片。  六、对采掘工程的布置和调整有影响的地质资料,要及时填绘在有关的生产用图上。  第6条严禁在地质观测、资料汇总、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  第7条到达工作场所首先观看工作地点的安全确认牌板,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  第8条采掘工作面进行地质观测时,必须由2人以上作业,其中1人观山,严防劈邦、冒顶伤人。  第9条进入暂时停工的工作面收集地质资料前,须经通风人员确

4、认无问题后,方可进入工作面内作业。  第10条工作面刮板运输机开动时,不得跨过刮板输送机在煤壁处作业。如必须靠近煤壁进行地质观测,须与现场人员取得联系,停机后方可靠近煤壁作业。  第11条沿回采工作面进行地质观测时,要远离割煤机10m以外。  第12条严禁进入冒顶区和空顶区作业。  第13条掘进机、扒岩机和装岩机工作时,严禁进入工作面迎头进行地质观测。  第14条在压力较大的巷道内进行地质观测时,严禁拆掉棚档及上顶的插背材料。  第15条不得进入设有栅栏的巷道内收集地质资料。  第16条在斜巷上、下不同位置

5、不得同时进行地质观测作业。在斜巷内进行地质观测,应与现场人员取得联系,经允许后方可进行。料车、料船在斜巷上口时,不得在斜巷内进行地质观测。  第17条在40°以上的斜巷内进行地质观测,必须系好安全带或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  第18条在斜巷内用地质锤敲击岩石前,要向下方人员发出警告,以免岩石掉下砸伤他人。  第四节观测准备  第19条 地质观测人员应根据工作面的位置、进度及相邻区的地质资料等情况,确定观测的内容、目的及观测方法。  第20条 地质观测人员必须备齐观测、记录用具,如记录本、铅笔、

6、放大镜、地质锤、皮尺、罗盘等。  第五节地质观测  第      21条 沉积岩的观测内容和要求:  一、要正确描述沉积岩的颜色,要取其新鲜断面所显示的颜色;单色岩石鉴定岩石基本颜色,再观察其色度的深浅。描述时要把主要颜色放在后面,次要颜色放在前面,如深紫红色、浅黄绿色等。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岩石,首先鉴定出岩石主要颜色,再确定次要颜色。  二、要逐一观察沉积岩的结构类型,根据碎屑的矿物成分及含量确定岩石类型;当某一矿物成分含量达25%以上时,要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并参加岩石的命名。  三、要观察、描述沉积岩

7、碎屑的粒度大小,并按岩石粒度分级标准和岩石粒度命名原则进行岩石命名。碎屑粒度含量达50%以上者构成基本名称;粒度含量为50%-25%者,以“质”表示;粒度含量为25%-5%者,以“含”表示;含量少于5%则不参与命名。如含粉砂细砂岩,砂质泥岩等。  四、对于中砂粒级以上的碎屑岩要观察、描述碎屑颗粒的滚圆度和分选性。  五、要观察、鉴定胶结物的成分,描述其胶结状态、类型。  六、要描述沉积岩的层理类型。区分水平、斜交、交错、波状、透镜状层理类型。岩层的厚度要按三类观察记录:厚层;中厚层;薄层。对于岩石中的结核,

8、要观察描述其形态、大小和成分。  七、要尽可能的鉴定化石的种属,重点描述其特点、数量、大小及产状。  八、用锤击法或用小刀、指甲刻划来鉴定岩石的摩氏硬度。。并描述其断口形状和条痕颜色。  九、观察描述岩石的吸水性等物理性质。  十、粘土岩应注意观测描述岩石的颜色、物理成分、固结程度、滑腻与干燥程度、可塑性、吸水性、发育程度以及有无结核、包体结构及页理发育程度。  第22条沉积岩的观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观测描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