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163活血化瘀药1课件

第十五章163活血化瘀药1课件

ID:5483837

大小:734.50 KB

页数:74页

时间:2017-12-13

第十五章163活血化瘀药1课件_第1页
第十五章163活血化瘀药1课件_第2页
第十五章163活血化瘀药1课件_第3页
第十五章163活血化瘀药1课件_第4页
第十五章163活血化瘀药1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五章163活血化瘀药1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五章活血化瘀药1.掌握活血化瘀药基本药理作用,2.掌握丹参、川芎、延胡索、莪术、银杏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学习要求3.熟悉益母草的药理作用及其现代应用4.熟悉红花桃仁的药理作用及其现代应用第一节概述活血化瘀药的定义:能疏通血脉、祛除瘀血的药物;临床用于治疗血瘀证。了解血瘀证第一节概述了解血瘀证血瘀是中医辨证中的一种证型,指血液运行不畅,有瘀血停滞瘀积;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提出“瘀血”病名。血瘀证可见于很多种疾病,西医相关的的有肝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肿瘤等疾病。气通血活,何患不除活血

2、化瘀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和重要治疗原则。颜德馨:从“血为百病之胎”立法,采用活血化瘀药物来攻克疑难杂证,临床亦多殊功。--《活血化瘀疗法临床实践》颜德馨教授血瘀证与现代医学疾病血瘀证涉及到内、外、妇、儿、伤等科的常见疾病。例如在内科常见的疾病包括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血栓性疾病。了解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具有典型的血瘀症状,脑血管疾病的血栓型患者;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具有血瘀的见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痛经、闭经、难产、产后恶露不净等妇产科疾患。了解唐容川谓“一切不治之

3、症皆因不善祛瘀之故”。血瘀证与现代医学疾病血瘀证现代病理学研究:从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角度进行研究。1920年首先提出流变的概念,即物体可产生流动与变形。在1951年提出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动性与形变规律为血液流变学。血瘀证的具体表现1、血液方面:血液流变学异常;2、血管方面:微循环障碍;3、心脏方面:心血管功能下降(血流动力学异常);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1、改善血液流变性2、抗血栓形成3、改善血流动力学4、改善微循环5、其他:镇痛、抑制组织异常增生等1、改善血液流变性(1)抑制血小板功能;(

4、2)增强纤溶系统功能;(3)调节血液黏稠度;(4)抗凝血;血液流变性异常病理特点:浓:血液浓缩;黏:血液黏度增加;凝:凝血;聚:红细胞等聚集;了解浓:血液浓缩(血细胞,血浆蛋白、血脂浓度增高)黏:血液黏度增加(全血或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凝:凝血(血液凝固性增加)聚:血细胞等聚集(红细胞和血小板)血液流变学异常的原因:由于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受损细胞释放生物活性物质(组胺、5-HT、缓激肽)等因素。1、改善血液流变性(1)抑制血小板功能;血瘀证患者多伴有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小板黏附性增高、血小板释放功

5、能增强等表现。药物选择性抑制TXA2合成酶,显著地抑制血小板聚集。1、改善血液流变性(2)增强纤溶系统功能;纤溶系统对溶解血栓、维持血液循环有重要作用。药物产生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作用、并提高纤溶系统活性。1、改善血液流变性(3)调节血液黏稠度;临床可分为“高血液黏度症”和“低血液黏度症”两大类,其影响因素包括各类血液成分的变化,如血脂、红细胞、血小板等。如丹参的相关成分可降低患者的全血和血浆粘度。1、改善血液流变性(4)抗凝血;如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抑制血小板功能、促进纤溶等作用。2、抗

6、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①血管壁改变(内皮细胞损伤,抗血栓功能减弱);②血液成分改变(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激活、纤维蛋白的形成);③血流状态改变(血流缓慢或停滞,形成漩涡)。了解活血化瘀药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有良好的疗效,临床使用的许多活血化瘀药都具有抗血栓作用。常用于冠脉血栓、脑血栓、眼底血栓、静脉血栓、脉管炎等血栓性疾病。了解(血栓形成过程)动脉管内壁内损伤→血小板黏附(血小板表面活性升高)→ADP、5-HT释放(TXA2和Ca2+促进作用)→★血小板聚集(启动凝血因子)→血液凝固(第Ⅷ因子)→纤维

7、蛋白形成(纤溶酶)→血栓形成!了解(血小板聚集过程)血小板内磷脂花生四烯酸TXA2PGH2血小板内钙库释放Ca2+(cAMP)血小板致密颗粒释放ADP、5-HT血小板聚集!血栓成分包括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和纤维蛋白,周围有大量白细胞。血栓形成2、抗血栓形成活血化瘀药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环节:①抑制血小板聚集(TXA2)②增加纤溶酶活性(溶解纤维蛋白)3、改善血流动力学血流动力学异常即心血管功能障碍药物的作用:⑴改善心功能;⑵扩张外周血管和冠状血管;⑶影响心血管的内分泌调节功能;了解:心血管内分泌调节循环系统

8、不仅是一个血流动力学系统,而且是体内一个重要的内分泌系统。血管内皮细胞(VCEC)调控合成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等;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测定可反应血管内皮的功能状态4、改善微循环①微循环一般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微血管血液循环,微循环障碍时血流缓慢,易引起微血管内血栓;②生物活性物质(组胺、激肽)引起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渗出,血液浓缩,红细胞聚集,导致血液流动性降低,黏性升高。4、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