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经-关雎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经-关雎教案.doc

ID:54856804

大小:8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2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经-关雎教案.doc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经-关雎教案.doc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经-关雎教案.doc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经-关雎教案.doc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经-关雎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经-关雎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蒙阴四中教师语文教案课题:24关雎九年级七。四班任课教师公娜备课日期:编号:55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3.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难点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教材分析与教法设想《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

2、子将其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五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1朗读法2.点拨讨论法板书设计听听: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极有层次,语约 所思:窈窕淑女所愿:君子好逑。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导学过程学习过程一、导语设计由学过的爱情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导入。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其做为道德

3、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五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三、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2、诵读诗歌,体味语言特点。3、研读诗歌,探究艺术手法。四、授新。(一)、听读,整体感知。(二)、练读。注意停顿和字音。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其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五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4、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三)、译读。朗读诗歌,理解诗中表述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将诗歌内容描述一遍。(四)、思读全诗,把握文意1、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2、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五)、品读,探究艺术手法1、这首诗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2、《关雎》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属于哪一种表现手法?3、《关雎》写男子追求姑娘时先写“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属于哪一种表现手法?展示资料助读,学生合作讨论以上几个问题。《诗经》的形式基本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

5、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诗经》三种表现手法:赋:陈述铺叙。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兴”字的本义是“起”。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六组,每两组负责一节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如何写这位男子的爱恋、相思、梦幻”展开讨论交流。其中以一组为主,另一组补充或评价。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

6、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六)唱读以这首诗歌为歌词,用自己熟悉的乐曲哼唱。五、背读六、练习:《关雎》中许多句子都蕴含着很深很美的含义,千古传颂的佳句有,既赞扬她的“美状”,又赞扬她的“美心”。又如,极为传神地表达了恋人的相思苦。后来白居易《长恨歌》“孤灯挑尽未成眠”,乔吉《蟾宫曲》“饭不沾匙,睡如翻饼”,都是从这里化出的名句。而最后一句又更是“千金难买美人笑”之类的故事的原本。《关雎》中所描述的这段朴实恋情不知引起

7、多少人的思想共鸣。七、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学生齐读,放录音,再听一次,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教学札记古人在解释这首诗时,曾进行封建礼教的涂饰,或说它是“美后妃之德”,或说它是“刺康王晏起”,名义上是“以史证诗”,实际上是一种歪曲。今天我们认为它作为一篇爱情诗篇,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确有一定见地,对我们仍有启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