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用药

中药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用药

ID:5489072

大小:230.00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7-12-13

中药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用药_第1页
中药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用药_第2页
中药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用药_第3页
中药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用药_第4页
中药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用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用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药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用药概要:在祖国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历史原因,药物品种内涵的不断变化,即“方未变而药多变”的特殊现象,造成了古方与现代用药之间的不缺当与脱节,从而影响中医临床疗效,乃至中医药学的发展。在很多经典古方中,如“麻黄桂枝汤”中的“桂枝”;“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的“连轺”与“梓白皮”;“五苓散”中的“桂枝”;“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枳实汤”中的“枳实”;“泰山磐石散”中的“续断”;“仙方活命饮”中的“金银花”等。现代中医在使用这些汤方时,均被更换了其中的药物,把现代人对药物的思维标准强加在

2、古人用药意图上,有的完全背道而驰。如张仲景所用桂枝,应是现今肉桂;所用连轺根应是现今之金丝桃科植物红旱莲,不但品种发生了变化,而入药部位也发生了变化。张仲景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用的梓白皮,而现在用的是桑根皮,品种发生了变化。桑根皮与梓白皮,其临床性效完全不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木通与通草,枸杞与枸杞子,忍冬与金银花,威灵仙,柴胡等。有一种现象,中医名家多数从来只对处方研究精湛,往往对药物的历史变异不很重视。在中药饮片使用上,只注意“道地正宗”,而不注意药房调配实际付给品的真伪。如国内很多中医名家开写“雅连”、“

3、大连”,而药房实际调配的是“味连”,完全违背了处方医生的用药意图。正如《医学源流论》“方药离合论”中所言:“方之与药似合而实离也。得天地之气,成一物之性,各有功能,可以变易血气,以除疾病,此药之力也。”笔者试图为临床医生在处方遗药,特别是在参考古人所用汤方文献时参考,以期带来裨益,这亦是当今“临床药学”工作者责任之一。同时,也为中医临床用,药学学生学习和参考。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现时的《中药学》教材,在中药名称下均标示最早出现的著作。但没有注释说明是药物名称的出现,或药物的实际品种,临床应用的实际时间。中药名称的最

4、早出现与中药实际品种与入药部位的最早进入临床使用,均有较大的年代差异。这些一直未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古今药用品种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异。现代中医用药当以现今统编教材和《中国药典》为依据。但是,在运用古代汤方时,必须认真考虑具体入药品种及入药部位,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而作相应的翻译和灵活变动,否则将不能运用古方、经方的预期效果。如果现代中医临床不解决古代药物的历史变化情况,或混乱情况,就不能解决“古方今药不相能”和影响中医的发展。长久以来,我们的中药教学,只注重四气五味,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真伪鉴别,加工炮制,有毒无毒

5、,十八反,十九畏等常规中药的基本理论,很少深入到药物的历史变化和实际功能与“中药品种论理”上等,有的论述是张冠李戴。传统医药的发展,中药品种内涵意义的不断变化,造成“方未变而药多变”的历史现状,造成古今汤方与用药品种、入药部位之间的脱节。金元时期大医家就曾大声疾呼“古方今病不相能”与“古方今药不相能”,实际上就是现实中的“中药品种理论问题”,亦是现代意义的中药基本理论问题。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中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生产与临床应用也在不断的发展。中药药性理论经过千百年的验证和补充,发展到今天,然而中药理论总是局限

6、在固有的药性理论(即传统意义的中药基本理论)范围之内,即传统的药性理论(如药性理沦只有四性,而不是五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和中医药的发展。现代意义的中药理论应包括中药品种理论的现代中药基本理论,是现代药品生产和临床用药的迫切需要。现代中药理论,直接涉及中医临床方药、中成药的应用与实际疗效的好坏与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密切相关。纵观中药品种的发展,优良中药品种代代相传,自汉魏六朝以来,历时千百年的临床用药历史,延续至今,品种、入药部位、临床性效均未发生变化,如人参、当归、黄芪、黄芩、黄连、地黄等,经

7、受了长期的历史考验。(注意与思考:现代教科书中药物的名称,临床性效与作用都是沿袭了古代文献的信息,亦是临床医生处方用药的主要依据)然而有相当部分中药品种,随着时代变迁,品种,入药部位,临床性效,主治病征均发生了较大变异,造成当今临床医师处方用名与药房调配应付与实付不符,并未引起我们的临床医生注意和重视。一些药物的品种与临床作用表术张冠李戴,严重影响中医药的发展。正如李时珍所言:“古今药物兴废不同”。清代医学家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已向世人告诫:“古方所用之药,当时效验显著,而本草载其功用凿凿者,今依方施用,竟有应

8、与不应”。近年来也有不少中医学者提出疑问:为何经方、时方不见效。往往归罪于中药饮片质量和调配质量等问题。如《外科全生集》卷血方:砂仁、草果、威灵仙,各等分。水煎服,治疗骨鲠咽喉。或单用威灵仙煎水服,治疗骨鲠。鲠,即鱼骨。现在的威灵仙根本无此作用。为什么?因古今所用威灵仙品种有别,差别甚大。古代所用威灵仙为玄参科草本植物,而现今所用威灵仙是毛茛科藤本植物,而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