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需要真探究.doc

小学数学课堂需要真探究.doc

ID:54951130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4

小学数学课堂需要真探究.doc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堂需要真探究.doc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堂需要真探究.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需要真探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课堂需要真探究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提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可见,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数学课堂上

2、,自主探究已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一些机械探究、盲目探究、无效探究等不当之处。(一)、在教师指令下的机械探究    以认识分数为例,在孩子认识了二分之一后,老师想引导孩子认识更多的分数,老师说:“请你们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对折两次展开,想一想,你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然后回答问题: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用同样的方法教孩子认识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分之四,之后老师说:“真了不起,你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学会了这么多分数!”回想一下,这些分数是学生

3、通过自己的思考得来的吗?怎么折纸是老师告诉的,涂几份也是老师告诉的,孩子虽然也在操作、在探究,但是是在教师的指令下机械的操作,不需要动脑思考的探究。如果这样问孩子:给你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用这张纸表示一个你想认识的分数吗?学生探究后交流,这样学生的思考空间就加大了。(二)、在不需探究时的盲目探究    该探究的时候探究,有的内容不需要孩子去探究,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例如,在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时,老师问学生:“这道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吗?”学生交流,有的说叫分数,有的说叫分线,老师说:“分数的线叫分数线”。在讲角的各部分名称

4、时,大部分老师都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角有什么特点。孩子就会说很扎人、很疼、痒痒的、很尖,老师马上抓住尖尖的让孩子认识顶点,再摸边,学生说凉凉的、滑滑的、平平的,老师再引导学生认识直直的就是角的边。类似的内容,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不要用一些非本质的特征去误导孩子,如果是钝角,顶点还是尖尖的吗,平角呢?该告诉孩子的,可以直接讲授,类似的陈述性知识可以用自学或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一定都非得孩子去探究。(三)、在教师暗示下的无效探究   《认识角》一课中,有这样一道题,下面图形中有很多角,请你把它标出来。有的孩子标了四个角,有的孩子标了六个

5、角,(把两个一条边是弯的也当做角了)这时教师就问:“他们标的不一样在哪儿呢?这两个是角吗?”你们研究研究。孩子总是会听老师的话,马上就会说:“不是角。”老师又问:“为什么不是角?”这样的内容完全可以放手给孩子,让孩子去交流:“到底是六个角还是四个角?能说说你的想法吗?”把探究的机会给孩子,让孩子与孩子之间产生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学生出错总有他错的理由,可惜有很多教师在处理类似的问题时,总是喜欢用暗示性的语言告诉孩子那是错的,把孩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机会错过了。    课堂教学要做到真探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定准目标  

6、  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明确课标中的总目标、学段目标、本册教材的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注意单元目标是这一单元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不是这一单元每课时教学目标的累计,教师要把握好尺度,每一节课要达成这个目标,哪些地方需要学生探究,怎样探究才有效。(二)、读懂教材    教师在研读教材时,首先应该尊重教材,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但教材呈现方式只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着教学方式,它毕竟还是静态的。作为教师,在

7、研读教材的时候还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以“长度单位”一课为例,应该思考:为什么样要这要呈现?用小手、铅笔和文具盒量长度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把直接用尺量放在后面?学生又会怎么思考问题呢?教材编写者的意图非常明确,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探究,才更有目的性。(三)、经历过程    例如三年级下册吃西瓜一课,孩子列出了算式+,老师让孩子猜一猜等于多少,有的孩子猜等于,有的猜等于,这时老师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有的孩子用分

8、实物的方法、有的孩子用画图的方法、有的孩子用折纸的方法验证出等于,更巧妙的是教师在总结大家验证方法的时候,把两张图片重合起来,让学生清晰的看到确实是等于,学生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感悟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建立计算方法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