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情景交融.doc

诗歌中的情景交融.doc

ID:54952604

大小:3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4

诗歌中的情景交融.doc_第1页
诗歌中的情景交融.doc_第2页
诗歌中的情景交融.doc_第3页
诗歌中的情景交融.doc_第4页
诗歌中的情景交融.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中的情景交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理解诗歌中的情景交融我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它以凝练的语言、含蓄而丰富的内蕴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崇高的艺术殿堂,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如五言律,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王国维也说过:“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可见,情与景,是诗歌创作中的两个要素。情景虽有主次之分,但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往往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段而使情与景达到内在的统一,有机的融合,从而使人无法辨清其到底是景语还是情语。中国古代诗歌,或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

2、景,其中所写之景物,不只是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衬托作用,显示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更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情感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情因景生,景以情生,二者相互渗透,并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于是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关系便产生了。  中国优秀的古典诗词,往往是通过情景交融,寓理于情的高超手法,使无形的情思转为鲜明的艺术形象,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方法,给人的情感以深深的感染。从我国古代诗歌的民族传统看,情景交融标志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古代诗歌往往通

3、过借景言情,寓情于景,也就是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而使诗情画意高度融合,从而在艺术上表现为含蓄蕴籍,诗味浓郁,使人读之,悠然神远。而且,“情融乎内而深且长”,“寓情于景而情愈深”,更加强了诗歌的美感,耐人寻味。  情景交融的诗篇,使人仿佛身入其境,感同身受。情景交融的诗篇,景实而情虚,虚实结合,妙在虚实之间;景有限而情无限,有限与无限相统一,这就是情景交融的最佳境界。刘熙载说得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深入雅致,正在借景言情。若舍景不言,不过日春往冬来,有何意味

4、?”  以情景二者而言,情是诗歌的生命所在,然而根据中国古代“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这种含蓄的审美标准来看,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情往往是通过景来实现的,以抒情为主,写景为辅,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如诗歌光有描摹,为写景而写景,即使声、光、色、态俱全,也不会产生感人的力量。谢灵运和谢眺的诗歌,有时不免会被后人所批评,是因为他们的诗作往往景多情少。而有些描摹之作,描绘景物,尽成堆垛,其中缺少真情实感的,就使诗歌的生命窒息而不能领略到创作所带来的美感。  情景交融,关键在融,也就是如何将情与景融合为一。有些

5、诗,情景并同,然而妍媸有别。谢榛曾说“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这大约是因为司空曙的两句诗,仿佛信手拈来,抒写自然,也就是情与景融合得好,不露痕迹。可见,同是情景交融,也是自有高低优劣之分,或者说是有程度的不同,而情景浑融、物我两忘是最高的艺术境界。传统的美学观念中有一个显著特色,即认为世界万物具有类似人的精神、意识、性情的表现。因此,诗人们往往追求一

6、种“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的理想艺术境界,物我同一,浑然无迹。正如黄宗羲所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  诗人写景抒情,莫不“因性之自然,究物之微妙”,同是情景交融之作,不同的诗人在写法与风格上,却各呈异彩,各有千秋: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景相间,或前实后虚,虚实相映,情景相生。从以下几首诗中就可以看出情景交融的不同写法: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困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

7、甫《登高》  此诗前四句写景,写登高所见之景,后四句抒情,写触景所生悲秋之情,前景后情,融为一体。一、三句写山上,二、四句写江面。一、二句精雕细刻,三、四句大笔渲染。纵横开阖,天高地远,形声兼备,描绘出一幅萧条冷落,凄清寥廓的长江峡谷秋景图,为全诗的抒情渲染了悲剧气氛。颈联是全篇的中心,“悲秋”二字是诗眼,两句诗含蕴丰厚,味之无穷。逢秋而悲,人之常情;客中悲秋,其悲风甚;常常作客,故常常有悲;故园万里,故悲中又牵惹乡关之思;独自登台,顿生身世伶俜之感;多病缠身,尤增凄苦之情;年值垂暮,平添功业无成

8、之痛。万事尽不遂愿,身心俱已憔悴矣。可见这句诗思想含量极其丰富,表现出诗人当时极其复杂的感情世界。此联中的“万里”、“百年”与上联的“无边”、“不尽”相互对应,均是一横一纵,一空间一时间,拓展了诗的境界。而且情景交融,互相渗透,诗人的忧思仿佛无边的落叶和不尽的长江一样无边无垠,绵绵不绝,使感情的抒发更加沉重凝练,博大深远。此诗是“前景后情”的写法。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本诗抒写旅途中的乡思,首句叙事点题,随着船的行进自己停泊在雾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