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

ID:54971335

大小:2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5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_第1页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校本研修活动案例一、案例背景课改精神注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而有效性恰恰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一节课,客观地说,师生从走进课堂到走出课堂,课堂的有效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课堂能对师生产生终生的影响;有的课堂只给学生留下一些机械的记忆,日积月累的差异就导致人的素质的差异,人的生活状态的差异。因此,每一节课的效果都不可忽视。二、研修主题的生成:新教学大纲编写的新教材,内容与时俱进,语言真实、地道;教学理念先进,引导探究学习,设计图文并茂,留给教师创作空间,但是在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2、的同时,产生了许多困惑:虽然新教材编写得很好,但感到难以驾驭,教学总是匆匆忙忙,对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有所担心。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重中之重,最后大家确定研修主题为:通过设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案例实施过程  (一)学习资料,教师独立备课     研修主题确定后,老师开始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学习,教师们都意识到,要考虑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习资料后,让老师们独立进行备课。 (二)交流研讨,集体备课    教师们完成教学设计后,我们再组织教师交流各自的设计与设计意图,就在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发现教师设置的问题不够具体,学生通过学

3、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是模棱两可。那怎样才能把问题设置得科学、准确、具体,又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开展了多次研讨,讨论过程中,老师们各抒己见。为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又找来有关的学习资料组织大家学习。随着学习的深入,有些老师开始发现:1、问题不够具体,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出具体的载体和路径。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加入一些生活的场景,加入一些材料,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们还就加入哪些生活场景哪些材料进行了讨论等,集体备课后,老师们都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并交上来,评选出一篇较优秀的教学设计,让写这篇教学设计的老师做好上课的准备。(

4、三)教学实践,深入研讨    李润之老师虽然是一位新教师,但无论是个人素质,还是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技术方面都是相当不错的教师。在课上,他给学生设置问题,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还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就这堂课我们进行了课堂教学观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虽然对课件很感兴趣,但整堂课的气氛并不十分活跃,老师期待的高潮并没有出现,尤其在有些训练环节中学生的反馈并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又开展了研讨,随着讨论的深入,问题开始集中、开始显现:1、问题设计不能引发学生真正思考。2、活动设计较繁复,加上学生原来的知识储存与老师活动讲解的不配套,使训

5、练环节匆匆而过,学生是一知半解,无法完全进入活动环节,造成训练不扎实。3、问题设计的要求没有梯度性,学生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4、没有体现分层教学,缺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造成这部分学生得不到相应的训练。5、对小组活动要求讲解不到位,给出时间较仓促,合作学习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最后结果学生活动不活跃。我们再次研究制定改进策略:1、每个问题的提出应以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学习能力为目的。2、活动设计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为基准,注重精讲精炼,训练扎实。3、问题设置要有一定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4、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重点,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

6、的关注,为他们制定力所能及的教学要求和练习。5、小组活动设计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为前提,并给出明确要求,让每个成员在小组中发挥作用。    (四)及时总结,改进课堂  围绕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原则,进行再次备课,同时确立本次校本研修的主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调整后的教学设计中,学生能够发挥主体性,发展个性。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运用改进后的教案和课件,李润之老师再次进行了教学实践,在第二次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同样的内容,由于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的

7、改进,取得了完全不同的效果。学生学得很投入,课堂气氛很活跃。四、活动反思:成败之中看教学有效性  回顾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毫无雕琢之感,并使其他一些目标和过程的达成浑然一体水到渠成,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实现了预期目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