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的教学-论文.pdf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的教学-论文.pdf

ID:54979596

大小:315.09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5-07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的教学-论文.pdf_第1页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的教学-论文.pdf_第2页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的教学-论文.pdf_第3页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的教学-论文.pdf_第4页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的教学-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的教学-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郑毓信这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项教学内容,即希望学生通过具体求解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很好地理解与掌握“画图”这样一个解题策略。1.这一内容的教学通常安排为两个课时。为了论述的方便,以下首先针对第2课时的教学作出分析。这主要涉及到了这样三个问题(它们都来自教材):问题(】):小明和小芳同时从两地沿一条公路相对走来。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芳每分钟走65米,经过4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问题(2):小华和小丽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小华向东走,每分钟走60米;小丽向西走,每分钟走55米。经过3分钟,两人相距多少米?问题(3):小明和小星同时从广场出发去少年宫。小明每

2、分钟走64米,小星每分钟走60米。经过6分钟,小明到了少年宫.这时小星距少年宫还有多少米?就笔者新近聆听的一堂课而言,任课教师在上课前就安排学生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了“小研究”,在发给每个学生的“研究表”中。教师特别强调了这样一点:“你能先画图,再解答下面的问题吗?”另外,学生在实际从事了上述三个问题的研究后.教师又希望他们能进一步去思考:“你觉得画图对于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就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画图”这一解题策略而言,上述的教学设计,包括相关教材的编写,或许都可说十分有效;但在笔者看来,却是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学活动所应具有的启发性。甚至起到了“包办代替”的作用。因为

3、,所谓的“解题策略”。在此事实上已经演变成了学生必须严格遵循的“硬性规范”;另外,作为创造性劳动的“问题解决”,在此也已演变成了这样一种常规性的练习,即如何能用教师(教材)指定的方法去求解教师(教材)给出的问题,包括按照教师(教材)的提示去对相应的“解题策略”作出理解。相信由以下的思考,读者即可更好理解究竟什么是笔者在此的主要关注:如果我们不是“硬性地”要求学生用“画图”这一方法去进行求解,那么在面对上述第(1)个问题时,究竟有多少学生会想到“画图”这样一个策略?尽管笔者并未就上述问题进行实际调查,但相信有不少学生单凭直接分析就可容易地解决这一问题,而根本不需要“画图”

4、。进而,在笔者看来,对于上述的第(2)个问题,恐怕也是如此。这时学生之所以仍然会使用“画图”这样一个方法,主要地也可被看成“服从”的结果。当然,我们在此又应特别提及这样一个事实:这已是同一内容的第2课时;而且,作为对于学生“小研究”的直接指导,这也是教师的明确要求:“你能先画图,再解答下面的问题吗?”总之,笔者以为,上述问题恰恰印证了国际上关于“问题解决”的一项共识:这并非指解题者无需作任何认真的努力就6可顺利地去解所面临的问题,而是主要依赖于解题者的创造性劳动,也即“要去找出适当的行动,以达到一个可见而不立即可及的目标”。另外,这也正是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对于

5、自己倡导的“解题策略”的一个基本定位:如果你对于如何解题已经有了一定想法,就完全不用去理睬任何一种“解题策略”,而只需按照自己的想法直接尝试着去做:但如果你想不到任何一种办法。所说的“解题策略”就可能给你一定启示(这事实上也正是人们何以常常将数学中的“解题策略”称为“数学启发法”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在上述的情况下,我们很难期望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与掌握“画图”这样一个策略;毋宁说,所说的“解题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就只是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我们再转向这一内容的第1课时。以下,就是另外一位教师(南京珠江路小学吴卓)的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并没

6、有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或是先行对相关问题进行“小研究”。其次,与教材中为了引入这一内容所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的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不同,教师在此采取了另一更为复杂的问题:问题一:学校里有一块长方形花坛。如果将它的宽增加3米,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时花坛的面积增加了24平方米。原来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容易想到,问题变复杂了,在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就有不少学生面露难色。然而,在笔者看来,这恰又为我们在教学中7如何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问题解决

7、”与“解题策略”创设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情境,特别是,这更有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画图”作为解题策略的这样两个作用:(1)有助于信息的整理,也即很好地理解题意;(2)有助于发现解题思路。也正因此.上述的教学设计就可说很好地体现了这样一个思想:教师不应“机械地去教教材”,而应“用教材去教”,也即应当依据具体的教学对象与教学环境,积极地去进行“再创造”。当然,上面的论述并不应被理解成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完全“离开教材”。例如,这一课例中所用到的另外两个问题就都来自于教材:问题二: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减少了15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