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驹场地域的历史归属看施耐庵里籍问题-论文.pdf

从白驹场地域的历史归属看施耐庵里籍问题-论文.pdf

ID:54982721

大小:244.7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7

从白驹场地域的历史归属看施耐庵里籍问题-论文.pdf_第1页
从白驹场地域的历史归属看施耐庵里籍问题-论文.pdf_第2页
从白驹场地域的历史归属看施耐庵里籍问题-论文.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白驹场地域的历史归属看施耐庵里籍问题-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36卷第4期菏泽学院学报2014年8月Vo1.36No.4JournalofHezeUniversityAug.2014文章编号:1673—2103(2014)04—0007—03从白驹场地域的历史归属看施耐庵里籍问题李洵,陈麟德(1.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2.兴化市教师进修学校,江苏兴化225700)摘要:正史、志乘、工具书载白驹场隶兴化,白驹场为《水浒》作者施耐庵故里,数典不能忘祖。关键词:白驹场;江苏兴化;《水浒传》;施耐庵中图分类号:1207.412文献标识码:A由于说部才人不能登大雅之堂,

2、更由于明清封故里参加中央文化部关于施耐庵身世调查60周年、建统治者视《水浒传》若洪水猛兽,故有关资料为正《施耐庵文物史料考察报告》发表30周年座谈会的史所不载。泱泱中华大国,堂堂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亲身感受:“这次我初到江苏兴化,就被吸引住了:之一的《水浒传》,其著者竟如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茂密的庄稼和盛开的油菜花,一的生世一样,迷离扑朔。民国以后,有识之士逐步拨片锦绣大地;尤其广袤无垠、纵横交错的田园水系,云睹日,探赜索隐,考核施耐庵史料。特别是国学大很自然地使我想到《水浒传》描写的梁山水泊‘周围师李详(字

3、审言),力主将施翁史料载人志乘。惜乎港汊数千条,四方环绕八百里’的地域气势,作家在《民国续修兴化县志》付梓时,审公遽归道山,入志描写梁山泊时是有这种生活体验的;而且参观了很文字未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国民党去台前后所多历史文化古迹,参观了郑板桥故居、刘熙载故居编教科书确认《水浒传》作者为江苏兴化施耐庵,一等,说明江苏兴化是古代人文和小说家荟萃的地方,以贯之,即其喉舌《中央日报》,亦持此论,从无异在这样奇特而又灵气四溢的地方有作家的生活土壤议。1952年亚非作家会议在北京召开,会务组给与和创作条件,产生施耐庵这样的大作家是

4、很自然的,会作家赠《水浒传》,有人诘问著者生平,答者语焉这里已经使我‘心花怒放’了,我相信我受到了这里不详,此事闻于天听,周恩来总理决意寄希望于调自然山川灵气的感发,受到这里‘小说之乡’特殊地查,责成文化部派出以聂绀弩、徐放为首的调查组赴域精神的感发,除了大量地下文物和地上史料证明兴化、大丰作深入细致调查,自1952年10月至1953施耐庵是兴化人,以及当地广为流传的有关施耐庵年1月,历时三月,材料确凿。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的民间传说等‘三重证明’施耐庵是兴化人以外,我因,无暇也无法作出定论。1982年再度调查,核实在兴化

5、地域灵气的感发下或许就是‘四重证明’,心史料,考证文物,已臻瓜熟蒂落之时,然而由于诸多理上更会相信施耐庵是兴化人。”(曲沐:《施耐庵祖原因,时至今日,仍啧有烦言。诚如身兼中国《三国籍的再认识》,《菏泽学院学报12013年第1期)曲演义》学会理事、中国《水浒》学会理事、中国《红楼老博学淹贯,胸怀坦荡,令人心悦诚服。不过由于曲梦》学会理事的贵州大学资深教授、硕导曲沐先生老远在云贵,对里下河地名不甚了了,其“《水浒传》所论断的那样:“不管是地上史料、地下文物,都已的作者施耐庵是苏中兴化白驹镇人”乃“《水浒传》证明小说《水浒传》

6、的作者施耐庵是苏中兴化白驹的作者施耐庵是苏中兴化白驹场人”之谓也。“白镇人。所谓‘钱塘施耐庵’、‘武林施某’,只是说明驹场”古已有之,而“白驹镇”始于民国年间,笔误而施耐庵曾经寄寓杭州等地。”论著的结尾,曲老还热已。情洋溢地畅述他2012年4月不远千里应邀来施翁关于“白驹场”,《辞海·第六版》有词目称:“地收稿日期:2014—01—02作者简介:1.李洵(1989一),女,江苏兴化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学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戏剧影视及明清文史。2.陈麟德(1936一),男,江苏兴化人,兴化市教师进修学校高级讲师

7、,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72014年菏泽学院学报第4期名。在今江苏大丰市西南。盛产盐。元末白驹场人其七,成书于20世纪4O年代由阮性传编纂之张士诚领导盐丁和农民起义于此。”兴化正在“大丰《兴化县小通志》载:“兴化县第六区设白驹镇治远市西南”,串场河以西。而白驹镇仅为白驹场一隅东乡,即旧刘白两场。”更是白驹场隶兴化之证。之地,约占白驹场的三分之一。按正史及方志记载,其八,施氏族裔大多居住在施家桥及施家庄、施自宋元而迄明清乃至民国,除盐课一度属泰州分司刘庄、清水湾、白驹镇等地,而以施家桥最为集中。外,白驹场行政素

8、隶兴化。近据施家桥村施氏族长、施耐庵十八世孙施宝安等不必援引《明史·地理志》,也不必援引明嘉靖6位施氏后裔指认,村中心有一处四面环水的高阜,《两淮盐法志》、清嘉庆《盐法志》,更不必援引《扬州系施耐庵生前择址建屋之所,形如巨砚,称为“砚台阿府志·兴化四境图》的有关记载,单是兴化历代池”。2012年10月,笔者与兴化市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