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黄婷如).doc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黄婷如).doc

ID:55002885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6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黄婷如).doc_第1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黄婷如).doc_第2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黄婷如).doc_第3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黄婷如).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黄婷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异地奇景,惆怅别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顺德区龙江镇龙山初级中学黄婷如【学习内容】:人教版八下第六单元第30课。【教材分析】:“唐诗精华”是新教材第一个古诗单元,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为更广泛更深入地学习唐诗打下良好基础。岑参擅长写边塞诗歌,并以语言“奇、丽”著称。“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是雪中送别诗。本诗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边塞地区风雪奇寒和送别场面。通过的对边塞地区奇丽的自然风情和雪中送别场景的描绘,抒发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感情以及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怅

2、惘之情,也形象地勾勒出塞北的壮丽风光。【学生分析】:中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背诵了一些古诗,但也仅限于记忆。进入中预,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了解(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鉴于学生对诗歌的语言特点、表情达意的技巧以及历史背景的生疏,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和作品的基本情况,在不同形式的读、诵中加深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学设想】:这是一首融合了“咏雪”与“送别”两种主题的边塞诗。学习这首古诗,我们不妨透过诗人好奇的双眼,借着想象的翅膀,以“奇”、“情”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提升。教学中,采用点拨、引

3、导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善于体会,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共同构建一个“诗话”的课堂。【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全文和品读关键语句,感受边塞雪景的壮丽和奇寒。2、学习其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体会作者通过景物和场境描写所表达出的豪迈之情及与友人的惜别之情。43、积累名句、背诵诗歌。【学习重难点】:1、理解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初步感受诗歌意境。【课前预习】:1、利用工具书把自己不会读的生字词注音。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读至少5遍。3、读后思考:构建情景,并感受当时气氛。4、上网搜索有关作者的资料。5、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雪

4、景和送别的诗歌。【课堂学习】:第一板块:情景导入。1、导入。同学们!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歌流派,一是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二是边塞诗派,以岑参、高适为代表。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解题。本诗在体例上属于“歌行体”,唐诗中以“歌”为篇名的作品很多,比如我们已经学习过《登幽州台歌》。“白雪歌”即白雪之歌,咏雪之意;“送武判官归京”交代了送别的对象,点明了本诗“送别”的主题。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唐朝疆域辽阔,国内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少帝王好大喜功,再加上为了维护边界安全,边

5、关战事不断。当时的政府又实行重边功的人才选举政策,从军戍边成为当时知识分子获取功名的重要途径。不少知识分子或从军、或出使边关,因而能够体验边关战争生活。这种争赴边关的社会风气促使边塞诗创作不断发展繁荣。岑参曾两度出塞,满怀报国壮志出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在塞外纷飞的大雪中送别归京的友人,写出了著名的七言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设计意图:创造氛围,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累,帮助学生进入学习诗歌的氛围。】4第二板块:初步感受,理解词句1、学生听老师范读,并体会诗句的节奏与停顿,标出读不准确的字词。2、师生共同朗读全诗。3、分组学习,交流

6、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4、师生学习讨论疑难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听、读与自我研读对诗歌内容进行初步学习。】第三板块:品味诗句,感受意境(一)“雪”是诗人送别友人的背景,是诗人浓笔重描之景,1、找一找哪些诗句直接写雪,哪些句子侧面写雪?具体说说这些句子分别写出了此时边塞怎么的特色?2、试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描绘的边塞雪景。(胡天八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散入……诗人写雪构想奇特,体现出边塞风光的奇丽特色——奇事、奇景、奇寒)(二)、“送”是本诗的主题,诗人描写送别的场景也是

7、突出了一个“奇”字,诗人如何描写送别的场景?划出文中相关语句,并品读体会(结合全文)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送别前: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豪迈之情送别时: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豪迈送别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依依惜别,惆怅……)【设计意图:通过反复品味,调动学生所有的知识经验去想象和感受诗歌所表现的形象和情味。努力使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与诗人有所共鸣。】第四板块:比较阅读,深入体会1、我们也学习了一些表现送别之情的诗词,如《送友人》《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将本诗与我们学过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对比,说说这两首

8、送别诗的异同?(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2、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试着背诵。注重体会送别友人的情形。(此为机动环节,如时间来不及也可放在第二天的晨读进行)【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体会本诗歌的特色。并,朗读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