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探源.doc

中华姓氏探源.doc

ID:55008035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6

中华姓氏探源.doc_第1页
中华姓氏探源.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华姓氏探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华姓氏探源姓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追溯姓氏的起源与发展,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氏族、宗法制度和一些礼俗的形成及谱牒的出现与发展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的姓氏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无姓时代和有姓时代两个历史阶段。前者属于原始母系氏族公社时代,相当于考古学的旧石器晚期(约4-1万年前);后者属于原始父系公社时代,相当于我国古史上的“五帝”时代(约公元前26-21世纪)。一般以黄帝时期为界限:黄帝以前的母系公社时代没有文字,氏族以崇拜物为图腾,可称为无姓的时代;黄帝时期出现了汉文字,氏族以文字代替图腾,可称为有姓的时代,即用文字作为氏族符号的时

2、代。从原始氏族图腾到姓氏文字的演变过程,是和原始人群的集体进化同步发展的。在旧石器晚期,我国的原始人群已由“古人”进入“新人”阶段。新人,即是有低级智慧和思维能力的原始人。新人产生了迷信观念,他们在幽冥想象中以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他们的氏族有密切的关系。抑或就是养育他们的血缘祖宗,或许还是保佑他们生存的神明,因此就立某物为氏族图腾,加以保护并定期祭祀,称为图腾崇拜。图腾物神圣不可侵犯,如系动物图腾,则禁止肉杀猎食;如系植物图腾,则禁止采伐、破坏,犯者必受到氏族规矩惩处。把崇拜的图腾刻画于器皿上,是中华民族发扬姓氏文化的一大特色。见之于中国历史文献记载的氏族图腾,主要的动

3、物图腾有龙图腾、熊图腾、狼图腾、鸟图腾等。主要的植物图腾有薏苡图腾、稷图腾、木柱图腾等。有姓氏时代,即是各氏族用文字为姓氏,以代替图腾的时代。文字姓氏始于黄帝时期。黄帝用文字正名百物,自然也正名姓氏。从此之后,文字姓氏逐步代替氏族图腾。到商周时代,氏族的物化图腾几乎为文字所代替,氏族图腾已不多见了。文字姓氏的完成,应归功于妇女。因为妇女创造氏族图腾,后来才由图腾演变为文字姓氏。古人认为创造图腾即等于创造文字姓氏,故有“妇女造姓”之说。大概是为了纪念妇女造姓的功劳,因而商周时代的文字姓氏多为女旁,如姬、姜、姚、妘、姙、嫦、嫫等。后来因受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本族人认为女字旁不光

4、彩,因而除去女字。封建社会保留女字旁的姓氏就很少了,如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议郎博士官林宝撰《元和姓纂》,列举3290余姓,其中有姚、姒等女旁姓共19个,只占该书总姓数的0.57%。宋代刊行的《百家姓》列举赵、钱、孙、李等560余姓,其中仅有8个女旁姓。女旁姓虽然衰落了,但妇女造姓的功绩却千古流传,永受世人尊敬。古代造字者以“女”和“生”两字结合构成“姓”字,就是对妇女造姓表示尊敬的实例。“字”字也是对妇女崇拜的标志。字的别义是“妊娠”,即怀孕生子。上古时期,华夏族人不仅有姓,而且有氏,这在世界各民族中是少见的。它成为了中国社会由女性中心向男性中心演化,中

5、国传统的宗法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标志。氏是姓的分支。同一个氏族,其姓是表示来源于同一女性始祖,说明其血统关系,因而不变。但一个氏族由于种种原因可分为许多支系,分居不同地方,为表示与其他同姓支系的差异,各支系另立标志符号即是氏。从历史上看,氏的形成最初往往是某一男性因功受封而迁居某地,后代即以此为氏,实即以氏纪先祖之功。因此,氏以表功勋而显示出男性中心的特征,这与姓以女性为中心有着根本的不同。氏出现于史前,“五帝之前无帝号,有国者不称国,惟以名为氏。”[1]大约在夏代,表示部落的氏逐渐消亡,而表示贵族宗族组织的氏开始出现。到了西周,表示部落的氏完全绝迹。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今天的

6、姓,大多只能追溯到西周表示家族组织的姓氏。西周时代,姓与氏同时并立,其主要区别是:氏与西周奴隶制宗法制的联系更直接、紧密一些。姓代表早已解体的原始氏族,而且不再分化,数量有限;氏代表西周现实存在的各种等级的贵宗贵族,并因宗族的不断分封与别族而不断增加。姓在西周依男性世系为所有直系平等地继承;氏则依男性世系为嫡系而非所有直系继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