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成教学设计.doc

何绍成教学设计.doc

ID:55008854

大小:5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6

何绍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何绍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何绍成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一数学教学设计课题:平行线的判定(第2课时)单位:三中姓名:何绍成一、教学内容本节选自人教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5、2平行线的判定二、设计方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研究的是平行线判定(3)的推导和公式在实际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定义后进行学习的,其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平行线是初中几何研究范围内的一块重要内容,平行线的判定又是平行线中的一大主干,一方面是对两条直线平行的一种归纳、总结;另一方面,公式的推导是初中几何中运用推理方法得出结论的开端,通过对判定方法的学习对学生今后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有很大好处。2

2、、平行线的判定是后继学习的必备基础,不仅对学生提高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有较大作用,更是以后学习平行线的性质等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具有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功能。3、结论的得出与推导给学生体验规律发现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提供了很好的模式。(二)学生分析与教法针对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注意力不能持久等年龄特点,及本节课实际,采用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和交流。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边启发,边探索边归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

3、学习活动和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努力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创造知识环境和氛围,遵循知识产生过程,从特殊——一般——特殊,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严格按照“六步实效教学流程”中的组间、组内互动的方式,即生生互动,教师及时点拔。三)学习任务分析“平行线的判定”的教学目的应是“熟练掌握”。为了使“熟练掌握”,一方面要正确理解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是正确理解判定方法的措施之一;同时还要扫除正确理解的障碍,即消除一些容易混淆之处。另一方面,通过把结论运用到各种情况中去来达到熟练运用。对于易混淆之处,应提高新旧知识的可分辨性。通过对前两节的结论与本节结论进行对比,从比较中加深对判定方法(3)的理

4、解。(四)评价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的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关注的是学生想了没有,参与了没有,关注的是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就是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另外,在课堂教学中,给了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且教师的鼓励与欣赏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并能准确运用方法(3)证明两条直线平行。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拔完成本节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合作

5、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六)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直线平行条件的应用。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并能准确运用证明两条直线平行。难点:选取适当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七)教学准备1、投影仪2、课件2(八)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资源)一、创设情景探索结论二、应用练习促进深化三、提炼小结完善结构四、布置作业五、延伸学习1、得出结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写成:同旁内角互角,两直线平行。2、在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对判定方法(3)的理解程度,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并与方法1和2进行比较。3、(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并

6、能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证法的多样化。学生既可以用判定方法1也可利用方法2,并鼓励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还要会用字母表示。4、师生共同总结:5、观察结论,探讨在什么情况下用此结论。可师生共同总结。6、进一步提出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个结论吗?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结论的特点和语言叙述,强调:必须在同旁内角互补的情况下才能用方法3,7、比一比,赛一赛加强对结论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教材16页2题和3题8、理论用于实践展示课本15页例题,由学生自行讲练,教师辅助。9、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课本随堂练习,借以检验所学。10、闯关练习:下列问题,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1)

7、若两角是同旁内角,就一定互补吗?(2)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一定互补吗?帮助克服思维定势,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又一轮更大的挑战,真实的测出对公式的理解程度及熟练程度,培养举一反三,逆向思维的数学品质。教育学生学习要多思多想,力求学深学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收获与体会,成功与失败。明确以下几点:1、判定方法3必须在同旁内角互补的条件下才能运用。2、方法3反过来也成立,是下节要学的平行线的性质,这两个问题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