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六单元教案-文档.doc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六单元教案-文档.doc

ID:55021737

大小:74.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20-04-26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六单元教案-文档.doc_第1页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六单元教案-文档.doc_第2页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六单元教案-文档.doc_第3页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六单元教案-文档.doc_第4页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六单元教案-文档.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六单元教案-文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五篇古诗文中,有一首楚辞、一首乐府诗、三篇古代散文名篇。《六国论》《游褒禅山记》《国殇》《孔雀东南飞》是讲读课文,《陈情表》是选读课文。《六国论》通过探讨六国灭亡的原因,讽谏宋朝统治者要以史为鉴,勿蹈覆辙。《游褒禅山记》在记游的基础上说理,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前后照应,观点发人深省。《国殇》选自《楚辞》,是诗人屈原为壮烈牺牲的爱国将士写的一首祭歌,也是一首咏唱爱国精神的英雄赞歌。《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汉乐府叙事诗中最长的一首,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优良传统,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代表作,

2、是我国古代长篇叙事诗的典范。单元教学重点:本单元阅读与欣赏教学的重点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古诗文欣赏能力,,还要结合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质疑和释疑的能力。本单元表达与交流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文章的起草与修改的基本要点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起草和修改文章的能力。本单元的应用文简报写作训练,要求学生了解简报格式,初步掌握简报编写方法。单元教学策略:古诗文欣赏学习,引导学生从古诗文内容的理解、艺术特色的欣赏等方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赏析作品的结构特点、语言风格、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方式等。还要加强学生对古诗文主旨的理解,并进行适当拓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

3、独特的视角,注意作者怎样质疑释疑的。单元教学课时:《六国论》2课时《游褒禅山记》2课时《国殇》2课时《孔雀东南飞》2课时应用文简报2课时六国论「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正确译文。2.掌握“论”的文体知识和关于苏洵的文学常识。能力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的方法。2.能够把握作者所论六国灭亡的原因,学习独到的立论角度和借古讽今的写法。情感目标:1.能结合《六国论》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增强忧患意识。2.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

4、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学习以史为鉴的唯物史观。教学重点学习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诵读能力和议论文的写作能力。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本文“以史实为据,叙史高度概括”的史论内容。2.结合其他史论文加深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对象相同,角度不同,观点有异。教法学法1.教法:点拨法2.学法:任务驱动法、朗读法、讨论法、删减质疑法教学设想1.设计自读提纲,让学生通过自学自练疏通课文,了解和掌握课文的有关文言文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区别,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通过

5、朗读或复述有关内容,培养听、说能力。3.对于翻译常识以及如何分析课文的论证,教师以方法指导为重点,引导学生在练习中获取新知识。为此,要加强质疑方面的设计。4.视学生程度,可在程度较好的班级印发苏辙、李桢的《六国论》全文或片断,扩展阅读面,并作阅读比较指导,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课前准备分四组布置任务:第一组网上搜集整理关于作者苏洵的资料及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第二组上网搜集关于秦灭六国的历史事实,以及历史上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第三组借助工具书,阅读苏辙的《六国论》,提炼观点。第四组借助工具书,阅读清代李桢的《六国伦》,提炼观点。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6、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预习全文,落实教学设想1、2。2.研习课文第①自然段。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贾谊的《过秦论》,作者治史致用,借评论秦的兴亡引出可资当时最高统治者借鉴以治国的历史经验。贾谊这种治史致用、关心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学习的《六国论》也是一篇史论,它的作者苏洵,也是一位充满忧患意识、关心国家命运的封建进步文人。作者十分关心政治,论文大多是针对时政而发,议论锋利,说服力强,能切中时弊。欧阳修很赏识他的论文,在嘉祐年间,曾把苏洵的22篇文章推荐给朝廷,一时名动京城,文人竞相模仿。因此苏洵把自己的文集命名为《嘉祐

7、集》。课文《六国论》即选自《嘉祐集•权书》,原题《六国》,后世选本多题为《六国论》。“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苏洵的《六国论》到底切中了宋王朝的什么时弊?他在文中怎样通过评史来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些主张有什么进步性和局限性?这是我们学习时要注意的。但《六国论》毕竟用文言写成,要读懂这篇文章,就必须注意文言词语的积累,明白词义的古今差别,对与今天不同的特殊句式该如何翻译等,在学习时也不可忽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二、学习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导读”,初步明确课文内容,把握赏析思

8、路,这是我们质疑的钥匙。(一)关于“课文导读”的内容“课文导读”共4小段。首段介绍了赏析古文的思路和方法,是我们进一步分析理解课文的一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