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范文:《合欢树》教学设计.doc

优秀教案范文:《合欢树》教学设计.doc

ID:55023068

大小:1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6

优秀教案范文:《合欢树》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优秀教案范文:《合欢树》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优秀教案范文:《合欢树》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优秀教案范文:《合欢树》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优秀教案范文:《合欢树》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优秀教案范文:《合欢树》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优秀教案范文:《合欢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2.引导学生研读和品味作品,体会作者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所具有的情感张力。3.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感受母爱、学会珍惜。【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沉静、淡然的语言所具有的情感张力。【教学难点】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教学方法】阅读、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教学目标从文章题目和文体入手把握文章内容。二、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李陵悲吟:“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人啊,恬然于父母铸就

2、的港湾,便会向往外面世界的精彩;能够承欢于爹妈的膝下,谁又能够理解母爱的伟大?人们常说,“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贵”,史铁生的《合欢树》里蕴含着的,就是这样一份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2.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3.品味母亲的形象。问题:母亲生前的哪些话、哪些事至今还缠绕着“我”?(1)关于“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的事,母亲在“我”十岁和二十岁时有何不同的表现,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答: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但母亲没有表扬“我”,而是急着跟“我”说她自己小时候作文做得还要好,还说“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这让

3、“我”听得扫兴,就装着根本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对治好“我”的腿终于绝望的时候,发现我在写小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就形式而言,作者采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对同一件事,母亲先后说过不相同的话,这是由于“我”的境遇不同,因此目的和用意也就很不一样。对于年少的心高气傲的急切期待母亲表扬的孩子来说,一瓢冷水可以让孩子冷静,不至于骄傲、自满;对于因残疾而绝望的青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这是激励,以此鼓励“我”振作精神,把写

4、作的路走下去,以获得生的勇气和尊严,可见母亲用心良苦。在这一抑一扬之间,母亲的聪明和伟大展露无遗。就内容而言,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至今还在缠绕着“我”的既有母亲的慈爱、教子之道,还有母亲的美丽和悲伤。正是这一切的一切,才使我在母亲去世多年后仍对她无法忘怀。(2)课文描述了给“我”治病过程中母亲的哪些细节?答:“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再

5、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3)母亲是怎样鼓励“我”写作的?答:鼓励“我”好好写作:“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为“我”借书:“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