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裁员盘活人力资源.doc

不裁员盘活人力资源.doc

ID:55026298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6

不裁员盘活人力资源.doc_第1页
不裁员盘活人力资源.doc_第2页
不裁员盘活人力资源.doc_第3页
不裁员盘活人力资源.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不裁员盘活人力资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不裁员盘活人力资源不裁员盘活人力资源  为了改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让人力资源更加有利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从总体上来讲有两种方法:一是“辞差引优”,辞退企业内部不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员,引进符合企业需要的新人才。二是“开发盘活”,也就是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充分开发、盘活,最大化的挖掘和利用现有人力资源的潜能。然而,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不少企业不能用“辞差引优”的方法,没有人员退出机制,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如何盘活人力资源呢?    1、优化人员配置,实现人岗相宜  对一个企业,即使每个员工能力都很强,并不意味着这个企业

2、总体的人力资源能力就很强。人力资源的强弱并不完全取决于每一个员工能力的强弱,而且跟企业对所拥有的员工的配置情况有相当大的关系。如果配置合理、恰当,“三流的人”可能干成“一流的事”,反之,如果配置不合理、不恰当,“一流的人”可能只能干成“三流的事”。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般来说,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都没有达到最优状态。比如,企业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员工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原先合理的配置过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就变成不合理了。因此,为了更好的盘活公司的人力资源,有必要从人员配置入手,根据公司的发展变化,及时对公司人力资源配置进行优化

3、,实现最优配置。  实现人员最优配置的根本就是要现实人岗相宜,即每个人都做自己最擅长、最喜欢做的事,每个岗位的工作都由最适合的人负责完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企业可以分四步走:  (1)进行岗位分析。全面了解、获取与每个岗位工作有关的信息,并对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2)研究每个岗位的任职资格和胜任力模型。在岗位分析工作的基础上,充分研究该岗位应该配备什么样的人,更能创造出良好的业绩。包括:需要掌握什么专业知识?具有什么样的工作能力?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应该是什么?等多方面的问题。但是不同的企业,由于

4、组织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岗位,任职资格和胜任力可能是不同的,因此,研究岗位的任职资格应该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不能简单套用别的企业。  (3)对公司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进行评价。对公司目前的各个岗位上的员工的能力和素质进行评价,充分了解每一位员工在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情况,并分析该员工能力素质与所在岗位的要求相匹配情况。  (4)优化人员配置,实现人岗相宜。根据每个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与各个岗位需要的任职资格和胜任力的匹配情况,优化人员配置,做到人岗相宜,达成最优配置的目标。    2、建立学习型组织,提升员工素

5、质和能力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提升。当没有人员退出机制的情况下,提升员工素质和能力的根本就是要建立学习型组织,让每位员工通过学习来提升素质和能力。  (1)员工的学习内容应该是全面的需求  员工的学习方式有企业组织的学习,也有每位员工的自主学习。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方式进行学习,应该关注员工的学习内容。一位员工能力强弱,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员工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是专业技术能力的强弱。因此,员工的学习应该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综合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二是专

6、业知识和专项技能的学习。  由于学习不同的知识对员工和企业的作用不同,因此企业在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投入的重点和方向进行周密安排。如果想在短期内马上见到效果,最好强化员工对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的学习,如果不求短期效果,但是希望长期效果很好,那么就要侧重强化员工对综合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果既要有短期效果又要有长期效果,那么两方面知识的学习都要强化。  另外,企业应该对员工的培养方向进行分类。一般对员工未来的培养也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一是高级技术工人,二是管理人才(包括行政类、技术类等类别的管理人才

7、)。对于第一类人才,应该强化其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的学习;而对于第二类人才应该强化综合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学习。第1页第2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