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培训.doc

实验室安全培训.doc

ID:55027760

大小:1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6

实验室安全培训.doc_第1页
实验室安全培训.doc_第2页
实验室安全培训.doc_第3页
实验室安全培训.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实验室安全培训.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食品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一、培训内容: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二、培训目的:使工作人员了解实验室安全知识。三、培训对象:实验室全体人员。四、培训内容:实验室经常使用许多化学药品、电气设备、高压气等,所用的化学药品多数具有毒性或易燃易爆等性质,实验过程中有时也会产生有毒气体,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或危险性,因此实验室各级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注意防火,在用电、化学危险物品、微生物等方面一定要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作,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一)防止中毒1.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对毒物、化学品以及易制毒品的保管

2、。2.在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和饮料。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不得用烧杯或其他实验用具喝水或烹煮。3.严禁擅自将毒品、化学品携带出实验室,或带往家中或其他生活场所,不得将非食品放在食品架上。饮食用具不要带进实验室,以防毒物污染,离开实验室及饭前要冼净双手,必要时要漱口。4.使用化学品前应核对标签,无标签的化学品应及时处理。凡不需要的化学品应退回库房,不得积存在实验室内。5.毒物或其溶液耳朵容器应有标签,且标明有毒,严禁使用无标签的容器。6.实验室所用的毒物应设置使用登记本认真实行使用登记制度。对常用的毒

3、物应记载其毒性,中毒症状与急救办法,室内工作人员均应熟知。7.非工作人员不得无故进入实验区,所有人员在各一实验区内必须穿着遮盖前身的长袖隔离服或长袖长身的工作服。有时还需要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严禁在实验室内住宿。8.实验工作区内的用后废弃物品存量不要太大。具危险性的液体如酸或碱性液体应放在视平线下。较大的废弃物容器应靠近地面存放。(二)防止火灾1.在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吸烟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2.实验室内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管理,必须符合

4、安全用电要求大功率实验设备用电必须使用专线,严禁与照明线共用,谨防因超负荷用电着火。3.实验室必须配备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消防材料,如灭火器,湿抹布等,实验室内不要保存大量易燃物质,少量的也要加塞密封,远离火源、电源、热源,置阴凉处。4.实验室内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本室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可燃性试剂均不得用火加热,蒸馏或回流易燃物质如乙醚,要远离火源,瓶内液体不得超过一半容量,以免暴沸而引起起火。5.实验室的出口和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准堆放物品、垃圾、装置、或设备。注意:无论任何时间、何种

5、原因都不得阻塞通往灭火器、火警箱、或出口的道路。6.每日值班人员或最后离开实验室的人员要负责水、电、气体、仪器、门窗的安全检查。7.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当两者比例达到爆炸极限时,受到热源(如电火花)的诱发,就会引起爆炸。使用可燃性气体时,要防止气体逸出,室内通风要良好。操作大量可燃性气体时,严禁同时使用明火,还要防止发生电火花及其它撞击火花。8.对实验中常使用高压储气钢瓶和压力装置,需掌握有关常识和操作规程。高压钢瓶必须做到专瓶专用;气瓶应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的地方,易燃气体气瓶与明火距离不小于5米;气瓶搬运要

6、轻要稳,放置要牢靠;各种气压表一般不得混用;气瓶内气体不可用尽,以防倒灌;开启气门时应站在气压表的一侧,不准将头或身体对准气瓶总阀。钢瓶中气体的识别(颜色相同时要看钢瓶上的气体名称)氧气瓶:天蓝色氢气瓶:深绿色氮气瓶:黑色纯氩气瓶:灰色氦气瓶:棕色压缩空气:黑色氨气瓶:黄色二氧化碳气瓶:黑色乙炔气瓶:白色氯气瓶:草绿实验室如果着火不要惊慌,首先应发出警报,然后尽快把火源周围的易燃物品转移,最后采用相应的手段进行灭火,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沙、二氧化碳灭火器、四氯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等。若火势已经蔓延,

7、应立即通知消防安全部门,切断所有电源,疏散人员物资,清理通道,便于消防人员进入。常用紧急灭火方法:1.在可燃液体燃着时,应立即拿开着火区域内的一切可燃物质,关闭通风器,防止扩大燃烧。若着火面积较小,可用抹布、湿布、铁片或沙土覆盖,隔绝空气使之熄灭。但覆盖时要轻,避免碰坏或打翻盛有易燃溶剂的玻璃器皿,导致更多的溶剂流出而再着火。2.酒精及他可溶于水的液体着火时,可用水灭火。3.汽油、乙醚、甲苯等有机溶剂着火时,应用石棉布或砂土扑灭。绝对不能用水,否则反而会扩大燃烧面积。4.金属钠着火时,可把砂子倒在它的上面。5.导

8、线着火时不能用水及二氧化碳灭火器,应切断电源或用四氯化碳灭火器。6.衣服烧着时切忌奔走,可用衣服、大衣等包裹身体或躺在地上滚动,以灭火。(三)防止腐蚀、化学灼伤、烫伤化学腐蚀主要是由下列原因引起的:吸入有毒物质的蒸汽;有毒物质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吃进被有毒物质污染的食物或饮料,品尝或误食有毒药品。化学灼伤、烫伤则是因为皮肤直接接触强腐蚀性物质,强酸强碱等引起的局部外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