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要怎么借势才能成功.doc

品牌要怎么借势才能成功.doc

ID:55032373

大小:4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6

品牌要怎么借势才能成功.doc_第1页
品牌要怎么借势才能成功.doc_第2页
品牌要怎么借势才能成功.doc_第3页
品牌要怎么借势才能成功.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品牌要怎么借势才能成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品牌要怎么借势才能成功品牌要怎么借势才能成功  [叙述手机的竞争史,就是想说明“势”的本质是顾客生活方式的大趋势,抓住这个趋势,就有机会打败之前行业领袖的优势。这是苹果打败诺基亚的“势”。势的次要因素是领先者创造出来的潮流,已经形成广泛消费者的偏好,但领先者来不及满足所有消费者。这是小米打败中华酷联的“势”,借自苹果。]  很多朋友问我,是不是反对最近流行的很多观点,诸如:做好产品、单点极致、硬件免费等等,认为这些都不对?  恰恰相反,我认为这些观点讲得都对,我也都在认真阅读并思考。但有一点区别:很多人是用归

2、纳法来看待一个成功的企业,而我只想用历史的、逻辑的方法把它还原出来。  很多非常流行的观点,都是用归纳法:把一个成功的案例提炼出几个要点,用容易让人记住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些观点从单个来看都是对的,就像盲人摸象,其实每个人说的都是象的一个部分,是非常准确的一个部分。但我们照着这些做,是画不出另一头象的。我试图回到历史中去,把一个案例从小到大的过程,用逻辑还原出来,挖掘出背后的道理,然后我们先学其道,再学其术,术以道先,才能学到真谛,为己所用,否则成了刻舟求剑,会误入歧途。  例如,猎豹移动的傅盛先生说,他先是遵

3、循周鸿祎先生的单点极致观念,但做360产品时获得极大成功,而做可牛影像就不成功,从而认为单点极致的观点是错误的,比极致更重要的是“点”要选在大势上,找到雷军先生说的“台风”,并且按照“台风”理论做成了猎豹。  可是,傅盛先生始终没讲出怎么识别台风,我们不知道猎豹的成功是偶然撞上的,还是预先思考的。其实每个人都知道要顺势而为,关键是怎么识别“势”呢?我们行业的台风在哪?  所以,如果不能把小米的“势”还原到理论上,再应用到本行业的实践,我们无法做成”台风口的猪”,“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就只能是梦想。我想做的

4、,就是成为一个认真且诚实的研究者,再现企业成功或失败的逻辑,能够让人思考、感悟,然后少走些弯路。  仅此而已。  回到主题。  我反对一个观点:互联网时代做好产品就足够了  做好产品,只是条件,不是结果。产品思维,思考的重心在企业,而不是顾客。这很危险。1960年,莱维特先生就讲过“顾客需要的是孔,不是钻头”,告诫企业的就是永远站在顾客的角度去思考。    后来的颠覆创新理论提出者克里斯坦森先生,延伸了莱维特的概念,指出:产品不是顾客的目的,而是顾客用来完成某件事情的手段。这意思是说,企业首先要思考的不是产品

5、,而是“顾客到底要完成什么事情”。我把这理解成,顾客的生活方式(B2C)或生产方式(B2B)。  本末的关系是要先分清的。企业的根本是要顺应顾客生活方式去定义存在价值,产品只是这个过程的手段或一个部分而已。按照宝洁的理念就是“若能帮助消费者赢得生活,就必然赢得市场”。  苹果或小米的成功,关键在此。雷军先生说的“台风”,就是顾客生活方式,此为势之本。苹果是在此基础之上,创造出台风的。小米在此之外,还借了苹果的势,此为势之末,即:领先者创造出势,但无法满足所有顾客,小米顺势而为,满足了未被满足的群体。  苹果是

6、初创者,不仅要创造出解决方案,还需要影响顾客,小米则更省力一些。小米出世之前,目标消费者已经嗷嗷待哺:他们想要苹果,但消费不起。小米就给这些人(非顾客)能够消费得起的“类苹果方案”。这是借领先者的势,但你不能直接做成“山寨版苹果”,而是要给目标消费者制定“专属服务”。这是营销的技巧问题,后文再谈。  小米的内核是完全“类苹果”。这是小米相比“中华酷联+魅族”高明的地方。后者是做产品,直接模仿苹果手机,学苹果的形;小米是满足顾客生活方式,学苹果的魂,从模仿苹果系统软件开始,先做米柚,一年之后才做手机。两者截然不

7、同,小米后发先至,道理何在?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