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黄曲条跳甲种群动态的关键因子.doc

影响黄曲条跳甲种群动态的关键因子.doc

ID:55035299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6

影响黄曲条跳甲种群动态的关键因子.doc_第1页
影响黄曲条跳甲种群动态的关键因子.doc_第2页
影响黄曲条跳甲种群动态的关键因子.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影响黄曲条跳甲种群动态的关键因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影响黄曲条跳甲种群动态的关键因子引言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striolata(Fabricius)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黄曲条跳甲英文名常用Stripedfleabeetle,在我国俗称狗虱虫、菜蚤子、跳虱、土跳蚤、黄跳蚤等。黄曲条跳甲可危害多种植物,尤其喜食十字花科植物,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中的芥菜、菜心、萝卜、白菜、芥蓝、油菜、花椰菜、甘蓝等[1]。黄曲条跳甲分布范围广,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非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分布,已成为十字花科蔬

2、菜生产中最难控制的世界性害虫之一[2]。近几年来,我国黄曲条跳甲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科研人员曾报道黄曲条跳甲在广东、福建两省部分地区的危害甚至已超过小菜蛾[3-4]。黄曲条跳甲是寡食性昆虫,仅取食植物系统中的含硫代葡萄糖苷的白花菜目类植物,旁及一些含有硫代葡萄糖苷的其他植物,如旱金莲科的金莲花等[4-5]。含硫代葡萄糖苷的十字花科蔬菜对黄曲条跳甲成虫有较强的引诱作用[6],而一些非寄主植物则对其有驱避作用[7]。昆虫的空间格局是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8-10]。一些昆虫的空间格局明显和作物的

3、栽培布局有关[11-12]。曾有报道,黄曲条跳甲在罗卜植株上的分布为聚集分布[13],在菜心、白菜等叶菜类蔬菜上也是聚集分布[14],但对该虫的扩散格局则未见有报道。1生物学、生态学特征黄曲条跳甲成虫常群集在叶背取食,体小,会飞,善跳,性极活泼;啃食叶片,造成被害叶面布满稠密的椭圆形小孔洞,光合作用降低,使叶片枯萎。成虫产卵多产于植株根部周围的土缝中或细根上,初孵幼虫沿须根食向主根,剥食根的表皮,形成不规则条状疤痕,也可咬断须根,使植株叶片发黄英蔫死亡,甚至引起腐烂导致软腐病传播。黄曲条跳甲发生代数因地而

4、异,我国由北向南逐渐增加总体趋势为:华北地区1年发生4~5代,华东4~6代,华中5~7代,华南7~8代[15]。2黄曲条跳甲的种群动态张茂新等于1996~1997年在深圳对黄曲条跳甲种群调查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在广东终年皆可发生。1年中有2个明显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春季高峰期)发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6月上旬至8月下旬,因雨季和高温种群数量迅速减少。9月中旬以后种群数量再次升高,成为第2个发生高峰期(秋季高峰)。秋季发生高峰的虫口数量是春季的2.4~2.5倍。12月下旬到翌年3月下旬,黄曲条跳甲种群数

5、量维持在较低水平。[16]3影响黄曲条跳甲种群动态的生态因子3.1寄主植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数量的影响在菜田里,以菜心上收集到的标记黄曲条跳甲成虫数最多,其次为芥菜,再次为白菜,最少的是芥蓝.。这结果与室内选择性试验结果一致。寄主是影响黄曲条跳甲成虫扩散的重要因子。在田间,黄曲条跳甲先是随机飞翔于菜地与杂草之间,当近距离探索到合适的气味(芥子油)后便向气味源飞去。通常虫源地上风处的气味源植物受黄曲条跳甲危害较严重。因此风向、气味源的浓度(植物生长期、种植密度、种类等)、混合气味(如寄主植物与非寄主植物套种)

6、等因素均可影响黄曲条跳甲的扩散[17]。3.2气候因子对黄曲条跳甲成虫数量的影响黄曲条跳甲成虫数量变化与降雨量和平均气温的关系见表1。2002年11月~2003年10月的数据表明,田间成虫数量变化与降雨量相关不显著,相关系数仅为0.1247;2002年11月~2003年2月,田间月诱集虫量均达3917头以上,降雨量均<2.50mm;而2003年4~5月,田间月诱集虫量达7138和5305头,降雨量均>4.10mm。降雨对黄曲条跳甲成虫存在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短时间的大暴雨和持续降雨会引起成虫大量死亡,如6月

7、份田间虫量明显减少,与4~5月的持续降雨有关。雨后的持续晴朗天气能诱发黄曲条跳甲成虫的大量羽化和出土。从表1可知,田间成虫数量变化与平均气温相关也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3919。2002年11月~2003年2月在11.04~17.52的低温条件下,田间仍然有大量的成虫活动,但长时间的低温条件会引起田间虫源的大量减少,3月份的田间诱虫量仅为502头,与2002年11月~2003年3月的持续低温有关;4月份后气温的回升,引起田间虫量的大幅增加,使4~5月份田间虫量达7138和5305头;7月份高于30℃的持续

8、高温明显抑制了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导8月份田间虫量达全年最低水平,诱虫量仅493头。温度升高,田间活动的虫量增加;持续高温会导致田间虫量大幅减少,成虫进入土壤或躲藏于叶背阴凉处,不活动[18]。表1黄曲条跳甲田间成虫数量与降雨、气温的关系(2002~2003)时间(年.月)成虫数量(头)降雨量(mm)平均气温(℃)2002.1140821.2617.522002.1240622.3414.102003.144661.931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