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首先是人学.doc

教育-首先是人学.doc

ID:55035815

大小:1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6

教育-首先是人学.doc_第1页
教育-首先是人学.doc_第2页
教育-首先是人学.doc_第3页
教育-首先是人学.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育-首先是人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首先是人学山东省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李娟教育,一个亘古恒在的主题,在人类整个发展进程中一直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基石。今天,它地位与作用的空前突显,使教育负载了过多的期望与理想,承载了前所未有的使命与责任。以价值之生命主体——人为目的的教育首先应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给教育下的一个定义:教育——首先是人学!然而,在现代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矛盾张力中,教育的实然图景凸显了教育在更大程度上,更大范围内是处于一种“真空”状态。教育本应以培养人为最高宗旨,应关注受教育者的生命历程;可当下教育视野中出现的却是对

2、生命本真的忽视:看那激烈的升学竞争、残酷的升学考试、不当的竞赛评价等使学生“异化”为一种“工具”性存在。在此境遇下,学生的生命情感被忽视,学生的交往世界贫乏,他们的心处于少了一份对快乐的体验,对生命的轻视。物质的改善换来的是相对于心灵的空虚、人生的茫然及人生价值的迷惘。与此同时,整个社会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失衡现象,高度理性化的社会对人的个性及天性的压抑,也使生命的本真内涵被抛弃或遗忘。面对复杂的社会背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以真情实感,建设美好校园软环境,美化人生!学生是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是生长着的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与归宿。教育的出发点是人,终点也是人,教育的指向是为了

3、使人学会生存,为了人的和谐发展,为了人充满尊严地生活在社会中。因此,教育必须回归生命,关心生命,离生命近些,再近些。教育更应承担起让生命飞扬的责任!教育只有关注生命,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从生命的视角来看,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并以提高生命力为目的的神圣事业,所以给生命以独特的关照乃是教育题中应有之义。教育视野里的生命个体应是一个完整的存在,应是知、情、意等因素的合成与发展。在此意义上,学生的生命世界应是一个丰富多彩并且彰显其年龄特征的时空,是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而我们的教育现实呢?请我们的老师淡化自己的功利心,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唤醒者、心灵的守护者,尊重学生的内在

4、需要和自豪感,给学生应有的自由与尊严,不要让他们再做分数的奴隶。教育本是诗性的事业,教育中的生命应是有灵魂的、有感情的、其真实的场景应是人格与人格相遇、灵魂与灵魂相遇的对话、人与人的交流和相互理解。给学生一片对话的空间,让他别再感到自己是个制作分数的“机器人”。当然,无论怎样谈,怎样论,教学的关键在学校,在开课堂。要想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关键是我们老师的授课方法,及课外活动引导等各方面的技能问题了。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生命教育是令人

5、愉快的教育,教师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美与力量,感受实现自我、收获人生的快乐。此外,现代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也使学校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学校课程的设置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课程的内在规律与特点决定着它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阵地”。学校有责任也应有意识加强对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视,并把生命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个课程体系当中。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这个有效的载体,不断地渗入正确的生命教育价值观、生命存在的意义等,可以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选择、判断意识,从而使学生对生命的生成有一个正确认识,真正感受生命的意义与

6、价值。当然,教育仅凭学校力量是不够的,生命教育的系统性与复杂性要求学校、家庭与社会整体合作,使教育合力的生成最大化。生命是完整的、整体的、生命教育的实施也不能局限于学校内,而应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再就一些国际知识,也是值得借鉴的。拖思妥耶夫斯基说过:“人活在树木和水塘之间,活在劳动和精神的自由之间,活在诗歌和艺术的边缘,活在有尊严的生活之中,定然会活得更舒服些。”教育要营造一方面情感氛围,让学生精神舒畅地品位生活,切实使学生的生命世界达到最大程度的放大。诚然,教育是一份沉甸甸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对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的思考、对人性回归的呼唤上升到前所未有的

7、今天,让我们学会尊重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的鲜活生命,让我们学会珍爱生活、珍爱生命,从而使我们的学校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舞台,使我们的教育成为师生生命飞扬的绿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