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能力检测试题 附解析.doc

惠州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能力检测试题 附解析.doc

ID:55051508

大小:4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6

惠州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能力检测试题 附解析.doc_第1页
惠州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能力检测试题 附解析.doc_第2页
惠州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能力检测试题 附解析.doc_第3页
惠州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能力检测试题 附解析.doc_第4页
惠州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能力检测试题 附解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惠州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能力检测试题 附解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乡镇(街道)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密……….…………封…………………线…………………内……..………………不…………………….准…………………答….…………题…绝密★启用前惠州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能力检测试题附解析题号知识基础积累运用口语交际阅读习作总分得分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9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3、请在试卷指定位置作答,在试卷密封线外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基础知识(共5小题,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1、词语积累。(1)说明某种道理的词语: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示看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表示想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示心情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______”标出不同类的词。(1)蒙古包民居竹楼四点金四合院(2)京剧藏戏黄梅戏越剧戏剧(3)虚伪夸耀勾当当机立断(4)平易近人和颜悦色斩草除根循循善诱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至少有两千年了。画线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直接引用。B、《烟台的海》一课是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写海上景观的。C、“春种一粒粟”中的“种”与农具“耙”有关。D、《夹竹桃》的作者是著名学者季羡林,题目中的“夹”应该读成“jiá”。4、正确、匀称地书写下面的语句。从那以后,漫长的岁月过去了,经历的事情许多也已淡忘,而少年时代生活的情景,启蒙老师们的音容笑貌,还不时地在我的记忆中浮现,引起我的思念和遐想。5、从场合、对象、礼貌三个角度分析,下列语句得体的一项是()。A、欢迎常来我校参观学

4、习,我想这对你们是很有益的。B、病人出院了,医生边送边说:“请走好,欢迎再来。”C、你的成绩虽然差,这次考得还可以,希望少犯老毛病。D、前面的道路正在施工,给您添麻烦了,请绕道行驶。二、积累与运用(共4小题,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1、理解课文内容填空。(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作者把时间比作________生动描绘出时间________的特点。这句话选自《》一文,作者________。(2)《学弈》中意思是说:“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的原文句子是“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这句话可知:学习结果不同的原因并不是智力而是态度,前者________,后者________。(后两空用成语作答)(3)除夕夜家家灯火________,不许________,鞭炮声________。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________,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从这句话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4)通过学习《藏戏》一文,我们了解到藏戏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没有________;一部戏演出________毫不稀奇。文中介绍王妃的面具是_______

6、_的,代表柔顺。2、在括号里填上带点词语的反义词。1、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竟越发增强,丝毫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     )。2、天空逐渐暗下来,原来清晰的景物,一下子都变得(       )起来。3、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给藐视中国人帝国主义者一个沉重的(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练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桃花心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第5页共5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不得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