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戏剧的流变-论文.pdf

宫廷戏剧的流变-论文.pdf

ID:55060432

大小:179.24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8

宫廷戏剧的流变-论文.pdf_第1页
宫廷戏剧的流变-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宫廷戏剧的流变-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宫廷戏剧的流变蒋亚男(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安徽芜湖241000)摘要:中国的宫廷戏历史悠久,它伴随中国古代戏剧的产生而产生。宫廷戏的产生与发展有自己的特点,然而学者对宫廷戏的研究较晚,自二十世纪起才相继发展起来。目前,对宫廷戏的研究尚不全面,基本集中在清代,其他各朝代宫廷戏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展现历朝历代宫廷戏的基本情形,梳理出宫廷戏的大致发展脉络。关键词:宫廷戏剧流变历史特征宫廷戏剧“是以宫廷为特定演出场所,面向宫中皇室贵戏更加盛行,少数民族与中原文化不断融合与交流.给百戏族这一特殊的观众群体,由宫廷艺人或御用文

2、人等创作演增添了新的内容。此时的歌舞仍是百戏的主要种类。汉族地出的适合贵族观众审美意趣的戏剧”⋯。宫廷戏剧古已有之.区流行的主要歌舞是清商乐。曹魏时代的宫廷乐舞多为清在历史长廊中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宫廷戏剧作为中国商乐,宫廷还设置了清商署管理清商乐。清商乐在西晋得到古代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中国古代戏剧的产生进一步发展,到了东晋时政权南移,清商乐随之南移。清商而产生的。我们可以从中国戏剧的源流探究宫廷戏剧的发乐在南方吸收一些民间歌舞,这些民间歌舞主要是吴歌和生、发展等的历史特征。西曲。魏晋南北朝时出现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

3、融合与交流,中国戏曲是融合了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性艺术,歌舞“胡乐”、“胡舞”都被纳入宫廷歌舞。因此,这-u~期的歌舞形艺术是其中最重要的艺术因素.起源最早。原始社会的歌舞式日趋丰富。故事性增强,百戏中还出现了傀儡表演这一新艺术是在劳动中产生的,歌舞内容多与劳动有关,如《吴越的表演技艺。春秋》里有《弹词》:“断竹,续竹,飞土,逐穴(肉)”,原始社会隋朝短命而亡,随之,唐朝统一全国,各种表演技艺经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歌舞与宗教仪式、图腾崇拜等联系历战乱之后再次兴盛。同汉代的“百戏”一样.唐代将各种表密切。演技艺总称为“戏弄”。歌

4、舞戏和参军戏流传最广且对戏曲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歌舞的形成影响最大。歌舞戏与前代相比故事性加强,在以歌舞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变化。此时,宫廷和民间的祭祀为主的基础上还融入其他表演技艺。参军戏作为唐代新出歌舞仍很盛行,但故事性和娱乐性增强。西周歌舞分为燕现的表演技艺,形式上以动作与说白为主也加入歌舞,内容乐、雅乐两大系统。雅乐用于郊庙祭祀和朝会典礼,西周初,上主要是讽刺时事。唐代时期,与戏曲密切相关的叙事文学周公建立了完整的宫廷雅乐体系。在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宫也大有发展,叙事文学体裁多样、故事性增强。如

5、传奇、变文、廷还有专供贵族享乐的娱乐性歌舞:燕乐。春秋战国时期,话本等的出现。总之,这个时期与戏曲相关的各种表演技艺周王朝和诸侯国的宫廷内出现专供统治者取乐的俳优,他在各自发展的同时也相互融合。呈现向戏曲演进的趋势。们不同于歌舞艺人,他们将具有讽谏意义的内容寓于滑稽宋金时期,各种表演艺术和叙事文学相结合形成了戏调笑的形式中,使得统治者乐于接受,如“优孟衣冠”的故事,曲。一些大城市还出现瓦舍,供民间各种表演艺术演出,这“有的学者将‘优孟衣冠’说成是中国戏曲的开端,优孟是中些表演技艺对戏曲的形成影响最大的主要有大曲、诸宫调、国最早

6、的戏曲演员”~2129。唱赚、说话、傀儡戏、影戏,它们互相融合之后便逐渐形成了秦统一中国以后,各地表演艺术汇聚于京城之中。西汉戏曲。宋杂剧和金院本是中国戏曲的雏形。“杂剧”之名最早初年,朝廷设立了乐府来管理歌舞,由李延年主持。乐府除出现于晚唐。这时的杂剧是各种表演艺术的总称.宋代杂剧“制音度曲”以外。它还广泛搜集民间歌舞、征调民间的各种指的是兼歌舞、科白、表演故事于一身的短剧.这时杂剧已表演艺术。汉代还出现了百戏盛行的局面,主要是歌舞戏、是众伎之首。金院本是宋杂剧的别称,在南方仍称杂剧,遗角抵戏。汉代歌舞与前代相比:规模变大,

7、形式渐趋复杂化.憾的是金院本今已全部失传,元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更接近于戏曲。角抵戏初见于秦代,到汉代已突破了简单的中可见六百九十种院本名目。角力游戏的形式,其中加入有简单的故事情节,使得戏剧性宋元时期,南戏盛行,“南戏”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种成有所增强。熟的戏曲形式,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正式形成[2]57。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统治者纵情声色,这时的百南戏最早产生于温州一带,又被称为“温州杂剧”、“永嘉戏一49—曲”等。南戏在宋杂剧基础上产生,最初产生于民间,由民戏剧活动继承了俳优参军戏的讽谏意义。元代是戏剧史上间

8、艺人与下层文人创作。然后以当地方言土语演唱,流传的辉煌时代.宫廷戏以演元曲杂剧为主并沿袭前代滑稽讽到外地后又以外地方言传播开,所以出现不同风格的唱腔,谏之气。明宫廷戏剧有皇帝的干预和皇室贵族的参与.更影响最大的有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永乐大加气派化,内容上除滑稽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