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比热容说课稿李大伟.doc

物质的比热容说课稿李大伟.doc

ID:55081996

大小:3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7

物质的比热容说课稿李大伟.doc_第1页
物质的比热容说课稿李大伟.doc_第2页
物质的比热容说课稿李大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物质的比热容说课稿李大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苏南中学李大伟一、说教材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容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容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比热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并在引导学生在解释一些生活和自然中的相关实例

2、的过程中,获得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的认识。二、说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一)、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知道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三)、教学难点:1、制定实验探究方案;2、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三、说学情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

3、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法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四、说教法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启发、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经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五、说学法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启发、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经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

4、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控制变量法”,让学生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了解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作与交流。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根据实验数据信息,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提出新知识,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上的飞跃。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水吸热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幻灯片让学生回忆,水吸收热量多少与水的质量以及升高的温度有关。师:以上是我们对同种物质做的探究,如果物质不同会怎么样?引入课题:

5、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热相同,温度变化会不会相同?二、猜想与假设:物体温度的升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确定研究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既然物质吸收热量可能与质量、温度变化、物质种类有关,那么该实验用什么探究方法。)2、怎样确定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学生经讨论认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间接反映物质吸热多少。(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同时散热也相同。体现转换思想)3、学生交流讨论、展示设计方案,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让各小组讨论,然后教师特别强调“相同条

6、件”是哪些。再次巩固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方案: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水加石子,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表一)物质的种类水石子和水升高的温度(℃)加热的时间(min)4、为什么不采用课本那种直接加热沙子的方法?分析原因:虽然能保证加热相同,但沙子受热不均匀,即使充分搅拌也会有误差的,况且不断的搅拌时散热加剧,和我们控制变量中保证吸收热量相同相违背四、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明确分工,其目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选取自己方案中所需的实验器材2、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7、并随时记录好数据。提示:烧杯的容积规格不要太大,水和石子的质量不要取得太多。五、分析与论证质量相等的石子加水与纯水升高相同温度时,石子加水比纯水需要的时间__短___(长/短),升高相同温度时石子比水吸收的热量__少__(多/少),这说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_不同___(相同/不同)。(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结论。进一步引导分析,如果用其他物质来做实验,结论是相同的。如果做让物质放热的实验,质量及温度变化相同时,放出的热量也不相同。由此引入比热容的概念。)六、

8、交流与合作1、同纬度的沙漠与海滩为什么感受不一样?2、糖炒栗子为什么里面放石子?(通过这些例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说明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生活·物理·社会城市的热岛效应,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这样设计安排,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