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见过信的样子吗-.doc

你还见过信的样子吗-.doc

ID:55130307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8

你还见过信的样子吗-.doc_第1页
你还见过信的样子吗-.doc_第2页
你还见过信的样子吗-.doc_第3页
你还见过信的样子吗-.doc_第4页
你还见过信的样子吗-.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你还见过信的样子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你还见过信的样子吗?  书信曾经是我们的文化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也没有电话电报的年代。两个人如果不在一个地方,要联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几千年来,人类通过书信联系,书信承载了人类大量的情感。可是,当互联网时代到来,一切都在慢慢数字化的时候,当联络已经不再成为一个问题的时候,在纸媒慢慢消失的时候,书信、报刊、书籍,这一系列纸质大军风雨飘摇的命运前,书信,作为先驱,最先消失了。  书信在很长时间里是人类情感联系最重要的纽带与桥梁。每个人都会有写信的记忆,即便没有,也总有被写信的记忆。而到了这个新的时代,这个连地球都变成

2、了一个村子的年代,00后的你们,怕是再也没有见过信件了吧!  ★信件的历史★  古代的信  古代通信不发达,想要和亲人联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在古代,一旦离别,很可能就再难相见了,所以古人写起离别来才那么伤感,如江淹的《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如《西厢记》里非常著名的“长亭送别”,如弘一法师李叔同那首著名的《骊歌》,也叫《送别》,是每一个分别的场合必然会响起的音乐:“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如果相见容易,离别也就没这么伤感了。而联系两个相隔千里的人的唯一办法,就是通信了。  古时的通

3、信,一般通过两种渠道,一种是驿站,一种是镖局。驿站是官方设立的,杜牧有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通过驿站来送荔枝,可以从岭南一路送到长安,而且八百里加急,可以说驿站是很快的,相当于当时的邮局。驿站主要负责传递官方的文书和情报,但也兼具民间的通信功能。说起驿站还有一个故事,明末李自成本来就是驿站的一个小职员,因为崇祯撤销了驿站,李自成失业了,所以就起兵造反了。  相对于驿站的官方形式,镖局则是民间的传信人。镖局在大家印象里都是押送大宗的货物或者金银等贵重物品的,但因为书信并不费力,属于顺带就做了的事,所以镖局也部分承担

4、这一职能。  太平年代,通信就很困难,战乱时代就更困难了,所以杜甫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见一封信的珍贵。  ★近代的信  步入近代以来,交通逐渐发达,信件的传递没有那么困难了,但信件的价值却没有因此而减少,反而更显珍贵,成为研究那个时代的重要史料,无论是大知识分子之间的通信,还是普通公民之间的通信,都是展现那个年代独一无二的珍贵资料。在这些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诀别书《与妻书》,可以看到郁达夫写给刚到北京的沈从文的鼓励他继续进行文学创作的信,看到鲁迅写给妻子许广平的《两地书》,看到大量的鲁迅

5、书信集、沈从文书信集。到之后,还有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傅雷家书》,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爱你就像爱生命》,这些信中不仅凝结着写信人的情感,也记录着他们的远见卓识,书信不止是书信,也是他们珍贵的作品。  古时没有邮票,到近代才产生,在西方,早期邮递员投递信件,是由收信人付邮资的,这样的制度下使得很多无力付邮资的收信人拒收信件,导致了很多邮政力量的浪费。当时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想让一个人破产,就一直给他写信。鉴于这样的弊端,在17世纪,法国的维拉叶发明了一种名为邮资付讫证的标签,出售给用户。寄信人把邮资付讫证套在或贴在信封上,写上寄信日期,把

6、信件放入信箱。邮局收取信件以后便把邮资付讫证撕毁,然后把信件投送给收信人。这种邮资付讫证的标签,可以说是邮票的前身。后来邮票传遍世界,于是大家都采用了这一便捷的寄信方式。  近代以来还有一个特殊的通信形式就是电报,是早期的无线通讯的一种方式。因电报费太贵,所以每次发电报都力求简洁,因为文言文简洁,因此发电报都用文言。沈从文当年向张兆和求婚,给兆和写信说:“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兆和父亲同意后,就给沈从文发电报。“乡下人喝杯甜酒吧!”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封白话文电报。  ★80后的信  在80后的世

7、界里,有一种朋友叫笔友,相隔万里,也许从未见过面的两人,通过写信来维持友谊,这在今天的年轻人也许不可想象,但那时候的人就是那么单纯。韩寒在《三重门》中曾经写到主人公的作文获得比赛大奖后蜂拥而来的交笔友的信件,今天再也见不到这样的景象了。今天还有的写信的也许只有极少数还给杂志社投稿投纸质信件的了。80后交笔友的意义,也许就在于那时候既没有远方的亲人,也没有远方的朋友,交一个笔友所带来的每次写信时的怅惘,盼信时的焦急和拆信时的兴奋――这些其他任何都替代不了的情感吧。  ★90后的信  90后赶上了写信的末班车,那个时候电话已经很普及,但

8、手机却依然很少,想要和旧日的同学联络,就只有通过信件。那时候,我们流行用各种漂亮的信纸写信,然后折成特别的形状,如蝴蝶,然后在信封上写上“瞄准某某某”“发射”等字眼。等到00后步入校园,信件就真的消亡了。  ★信件的意义★  书信是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