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吃筷焦屑养块肉.doc

六月六,吃筷焦屑养块肉.doc

ID:55130544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8

六月六,吃筷焦屑养块肉.doc_第1页
六月六,吃筷焦屑养块肉.doc_第2页
六月六,吃筷焦屑养块肉.doc_第3页
六月六,吃筷焦屑养块肉.doc_第4页
六月六,吃筷焦屑养块肉.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月六,吃筷焦屑养块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六月六,吃筷焦屑养块肉  在江苏省的中部地区,这个区域包括了扬州、南通、泰州、盐城等城市,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苏中地区,这里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民俗,那就是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家家有炒焦屑吃焦屑的习俗。  并且还有“六月六,吃筷焦屑养块肉”这样一句民间俗语。  苏中地区由于贯通江苏南北,地理位置优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元朝末年开始,苏中地区就饱受长期的战乱,农民经常无暇顾及田地,水稻收成不是太好,因此当时一般人家是很难顿顿吃到大米饭的。但苏中地区老百姓却有栽种大麦、元麦、小麦这些不怎么需要看护的农作物传统习惯,因而也经常用麦子来酿酒、煮�子粥、摊面饼的习惯,后来当

2、地农民发现将麦子炒至焦黄碾碎了的细屑,只要直接用水调一调变成面糊状就可以直接食用,极其方便,而且调出来的糊不光散发出浓烈的麦香味,还极易当饱,于是这种食法就此广为流传。后来遇到农忙时节,家家赶收作物,索性就于地里就餐,焦屑易于制作便于食用的特点就此大派用场,而且只要放小半碗干焦屑就可以冲泡一大碗,非常的方便。可以省下时间继续劳作了。  关于焦屑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在苏中东台西溪王家巷有一对恩爱的夫妻,丈夫叫王成,妻子刘氏,夫妻二人男耕女织,生活很美满。有一年的六月间,连日的暴雨导致洪水上涨,堤坝岌岌可危,官府就征集王成前去修筑,妻子

3、刘氏怕丈夫劳动的时候忍饥挨饿,就把刚刚磨好的大麦放在锅里细火慢炒,渐渐的味香逸出。  这时门口来了一位瘸腿老汉,拿着一个破碗,请求施舍点东西给他吃,刘氏看到这位衣着破烂的老人,很是同情,就把刚刚炒好的大麦面,给老人用水泡好送去,老人三下五除二的就吃完,还想吃一碗,刘氏又给他泡了一碗,老人千恩万谢,说了一句:“好事做了好事在。”就飘然不见踪影。  刘氏也没有放在心里,第二天就打好行装给丈夫送行,丈夫走了没有几天,就回来了,说是暴雨停止了洪水也退了,所以官差也算完成啦。这天夜里,刘氏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位瘸腿老汉,对她说,自己是东海龙王,因为她的炒面太香了,香味把他

4、吸引过来,看到刘氏良心很好,所以就把洪水退了,免除了她丈夫的苦役。  梦醒后,刘氏就把这些说给同乡的人听,大家纷纷称奇,因为东海龙王是六月初六现身的,这以后每年的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来炒焦屑,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另外还要将衣柜里的衣服拿出来暴晒,沾一下“仙气”,称之为“暴伏”,出一下家里的“霉气”,民间至今都有有“六月六,晒龙袍”之说。  农历的六月初六,正是暑热天气,老百姓都说这个时节吃焦屑最养人,其实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炒焦屑经常用到的原料――大麦,早在明代的医学家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主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补虚劳,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

5、化谷食,止泄,不动风气。久食,令人肥白,滑肌肤。”民间经常用炒焦的大麦来泡茶,有降温解毒、健脾和胃、清热解暑、去腥膻、去油腻、助消化的功效,可以消除胸闷腹胀之感,增强胃动力。苏中地区的百姓每到夏天也都会买一些大麦�子煮饭、大麦糁儿煮粥,来消渴祛暑,健胃化食,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写过这样一幅对联:“白菜青盐�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这也是他夏令祛暑养生的饮食。所以说夏天食用大麦之类制作的焦屑还是对人体是大有益处的。既能清热解暑,又能防止疰夏,难怪人们常说吃一筷焦屑就长一块肉呢!随着时代的发展,焦屑也不都是用麦子来炒制了,有的人家用收藏晒干的锅巴去磨成粉屑,做

6、成焦屑;有的人家直接用面粉或者糯米粉直接放入锅中炒制;�有的人家将炒熟的花生、芝麻、核桃打成碎末放入焦屑里,增加了焦屑的香味和营养。  用晒干的锅巴做焦屑可能也是苏中人的一个创举,过去老百姓家里砌房,招待泥瓦匠都得吃米饭,砌一座屋有时得一两个月,这就使得每天的饭锅巴剩下不少,聪明的主人一般待屋砌好后,再来把这些锅巴集中起来磨成美味的焦屑。关于用锅巴做焦屑还有着一段轶闻呢,著名作家汪曾祺是一位美食大家,他出生在苏中地区的高邮,在他的《炒米和焦屑》一文中是这么介绍焦屑的: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做“焦屑”。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

7、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现在有人认为,汪曾祺先生说焦屑是锅巴碾碎后制成的,这是不对的,说汪先生可能是出身于大家,能顿顿吃着米饭,加之少年离家,不曾过下地,对儿时记忆之物不太明晰了,约莫觉着焦屑与米屑类似,才生此讹误认为。后来当地官员遇到汪先生几次,本想向汪先生指出此事,却因觉此不上台面,因此错过,如今就成一桩憾事。看到这一说法,只能说是提出异议的人知识太浅陋

8、了,好在没有跟汪先生提起,不然真的是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