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2013届高三文综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会员独享】

重庆一中2013届高三文综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会员独享】

ID:5513093

大小:83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2-16

重庆一中2013届高三文综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会员独享】_第1页
重庆一中2013届高三文综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会员独享】_第2页
重庆一中2013届高三文综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会员独享】_第3页
重庆一中2013届高三文综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会员独享】_第4页
重庆一中2013届高三文综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会员独享】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一中2013届高三文综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会员独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文综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墨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部分共35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

2、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中左图为世界1月平均温10℃—20℃分布范围示意图,右图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图,读图后回答1—2题。1.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0℃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A.受暖流影响B.受陆地影响C.受寒流影响D.受寒、暖流共同影响2.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1中右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读“某地某月4—10月天气变化示意图”后回答3—5小题。143.气温日较差最大和最小的日期分别是A.5日、9日B.4日、10日C.7日、8日D.6日、8日4.该次天气过程可能为A.

3、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C.台风过境D.反气旋过境5.下列能反映该地6日前后近地面大气温度垂直变化特点的是6.图中河流的流向为A.东南向西北流B.西北向东南流C.东北向西南流D.西南向东北流7.若该河段以降水补给为主,则其汛期可能会出现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我国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请根据下图左右两图及其中的古诗回答8—9小题。8.甲乙两图反映出的地理环境分别是A.甲~山高水阔,常绿阔叶林茂密乙~河口地带,鱼米之乡B.甲~春寒料峭,野渡无人乙~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C.甲~北雁南飞,叶落草枯乙~喀斯特地貌景观D.甲~丘陵春深,溪水奔流乙

4、~水乡江南,丘陵广布9.形成甲乙两地区域特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陆位置不同B.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C.海拔高度不同D.人类活动不同14下图中线段ab为一条完整的晨昏线,c为线段的中点,若a点的坐标为(70°N,160°W),c点坐标为(0°,70°W),读图后回答10-11小题。10.此时,北京时间为A.5时20分B.6时40分C.17时20分D.18时40分11.此时,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美国北部森林中达到地面光照为一年中最强时期B.南非开普敦正值雨季C.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区洋流性质为暖流D.巴西高原牧草肥美牛羊遍地12.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说:“

5、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拓跋澄的回答从下述哪一角度分析了迁都洛阳的重要性A.平城地处偏僻,生产落后B.有利于打击保守势力C.洛阳交通便利,经济发达D.有利于控制中原地区13.苏轼指责王安石推行的某项举措使得“坊郭等第之民,与乡户均役;品官形势之家,与齐民并事”。这一变法法令是A.青苗法B.募役法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14.张履祥(1611-1674)在《补农书》中对江浙一带农业生产有如下记载:“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这表明当时江浙一

6、带的农业生产①生产效率极为低下②租佃经营方式较为盛行③人地矛盾较为突出④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15.如果为右图所示内容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最为合适的是A.“实业救国浪潮”B.“近代工业的起步”C.“晚清政府自救运动”D.“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16.19世纪末,清政府的一道懿旨(懿旨,多指皇太后或皇后的诏令)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D.武昌起义17.据统计,1952年我国各种所

7、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分别是:国营经济占19.1%,合作社经济占1.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占0.7%,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6.9%,个体经济占71.85%。这表明,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特征是①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②处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时期③社会主义改造正加速进行④私人资本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14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18.“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则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文中省略号处应填写A.实行对外开放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8、经济体制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