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殇城笔记·退隐的村庄.doc

岭南殇城笔记·退隐的村庄.doc

ID:55139822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8

岭南殇城笔记·退隐的村庄.doc_第1页
岭南殇城笔记·退隐的村庄.doc_第2页
岭南殇城笔记·退隐的村庄.doc_第3页
岭南殇城笔记·退隐的村庄.doc_第4页
岭南殇城笔记·退隐的村庄.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岭南殇城笔记·退隐的村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岭南殇城笔记·退隐的村庄  整理影像才发现,自己跟踪并记录都市里的村庄,已两、三个年头了。是什么牵引着内心的悸动去关注,说不清。直到某日它们倏然不知所踪,才猛然明了――那些牵念,是因为它们身上盘亘了城市的根系,循着它们,能够找到繁嚣都市中最坚实的沉静和深远,而它们的缺失,让城市少了耐读的一面。  面对城市化的步伐,或许,首先应该做到的是――懂得欣赏我们身处的都市每一个过往的曾经。    离歌:官洲的昔今与未来      自驾车是进不去了。连通瀛洲与官洲两岛之间的便桥半年前已经设了卡,非施工车辆严禁驶入。视

2、线断然越不过那些已经高扬的尘土,只能站在便桥这头断想,尘土之后的官洲小村安在?  去官洲岛以前还有摆渡。但去年中秋夜,岛上最后一班轮渡离开渡口时,官洲便终结了开村以来渡船穿梭600多年的历史。10月15日,官洲岛正式封岛建设。9月末一个晴日,循着进岛惟一的途径――地铁4号线,在封岛前做最后一次登临,情绪中自然有浓烈的惜别。  村口的“桂林里”门楼已不像一年前初访时那样处子般安好静立,除了门框还倔强地支撑着,透过尘土可以看到精美的砖雕,其他部分已经被拆卸得七零八落。  仍然想再像去年初访那样穿过门楼迈上穿村

3、而过的花岗岩麻石路,看沿巷两旁依势而建北高南低的青砖民居,可抬起脚却不知该伸向何方。路,淹没在倒塌的房子中。路没了,意味着村子的格局乱了。  绕到陈氏大宗祠前,门前那口池塘仍然清透,只是倒影中的宁静已经变得支离破碎。试图再透过龙眼树密密匝匝的枝条去看宗祠,像从前轻轻走近官洲,在婆娑树影后悉心看祠堂与民居的相互比照,因为只有官洲这样的离岸古村才有这样的疏朗从容。有九成以上陈姓村民的官洲村,先祖们将陈氏大宗祠建在了全村的中心,尽管历尽岁月剥蚀,却仍能从它残留的木雕砖雕的精美细腻上,感受这个宗族曾经的繁盛。  

4、祠堂边同治年间兴建的华帝古庙前平地开阔,初来那次,邂逅村中一群时尚青年正在平地上进行激烈的篮球赛。古建筑和时尚交混,也只有在官洲这样的都市古村才会遭逢。而眼前,平地上堆满瓦砾,前后奔走的不再是篮板间来回拼抢运球的青年,而是忙碌的拆卸工。古庙一直是官洲祭祀的地点,现在大门敞开空无一人,而香火却仍然旺盛着。  临水的祠堂,古庙都是典型的传统风水格局。沿池塘而建的还有水月宫。水月宫同样大门敞开空无一人,但却仍整齐地供奉着多座观音像。水月宫横额有边款:同治二年岁次癸亥仲冬吉旦。其实,像这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在官洲岛

5、有100多处,而现今这些古老建筑的周遭已废墟一片,村子里还有多少旧物能够存留?  地铁官洲站的引导牌上,有“陈氏大宗祠”的线路,这让我有了些许释然――并非所有的东西都将夷平。官洲岛有600多年几乎没有大变动的文脉和生态,而设立这样的导示牌也就表明,即使动迁,大宗祠一带的古建筑群都将整体保留,包括池塘,麻石路,都会成为岛上永久性历史地标。村内由义大街的观生陈公祠――岛上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建筑,檐下巨大的木雕、石雕,挂落均完好无损,由于其主殿正好位于官洲岛中轴线正中,因此未来它将尽可能被原地保留或整体平移。这

6、样,无论今后官洲流变成何样,后人总还能找到一星半点关于官洲岛的人文源流。  抬头,漫天树叶遮挡着天空,过滤出柔和的阳光,洒在地上,身上。大树会比建筑更老,它们更有资格停留在这一片滋养它们的土地上。幸甚,现在它们的树干上都贴上了铭牌,标明了年份和树种,这意味着这些老树将与未来新城市共同呼吸。  临别一刻,似乎没找到更多支点去想像古岛日后的新颜,而更愿意时间在这一刻多停留,让我停留在古树的阴翳下,感受古村最后一息尚存的味道。      惜别:水乡的CBD照影    翻着报纸,关于猎德村提前拆迁的消息赫然见诸报

7、端,于是呼啦啦立刻赶到咫尺之遥的猎德村。彼时,拆迁正酣。设法钻进村子,否则,将跟这个与我的城市厮守了800年的岭南水乡失之交臂。  猎德村形成于北宋,猎德涌与珠江交汇处的猎德码头,使这里聚集了大量人流与物流,早在宋代已位列广州八大镇之一,是远近闻名的岭南水乡。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随着城市变迁,2007年这里最终成了广州中央商务区的新晋地王。  很多事情都逃不脱这么一个悖论:如若不是拆迁,又有多少人知晓和关注这这座“城中村”――甚至钩沉出她800载的悠悠历史,引来众多人惜别观瞻?因此,很多人很快大概知道了关

8、于猎德村的掌故――几座宗族祠堂,一条串村而过的小河以及跨河而过的小桥,还有端午赛龙之发祥地以及与之有关的龙母庙……都成为人们扼腕惜别的重要对象。  一河两岸,光景卓越。祠堂,神庙、书院,民居临河而立;沿岸古树成行,浓荫蔽日,三四百年以上的大榕树有三,四十棵,里巷基本保留旧时称谓,仁和里,仁勇巷、崇文巷,崇礼巷,尊文重礼之气扑面而来。  猎德村保持着古朴的水乡格局,在众多岭南古村中,它规模最大。这点,可从猎德涌两岸宽约十至二十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