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常见易混概念全方位比较

高中地理常见易混概念全方位比较

ID:5514238

大小:69.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7-12-16

高中地理常见易混概念全方位比较_第1页
高中地理常见易混概念全方位比较_第2页
高中地理常见易混概念全方位比较_第3页
高中地理常见易混概念全方位比较_第4页
高中地理常见易混概念全方位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常见易混概念全方位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地理常见易混概念全方位比较(ZT) 1、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是就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言的,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 天体系统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的,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次不同的系统。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行星和卫星组成的行星系统如地月系等。 2、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都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轴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自转的轨道面与公转轨道面有23度26分的夹角,即黄赤交角。 3、回归年与恒星年 回归年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时间是365日

2、5时48分46秒;恒星年是地球绕日公转36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365日6时9分10秒。 4、地方时、区时、时区、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的时刻。地球上有无数个地方时。 时区: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将全球分成24个时区,其中东西12区各半个时区。 区时:国际上规定每一时区都采用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间,这种时间称为区时。 北京时间:我国统一采用的标准时间,等同于东8区的区时,或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的区时,即格林尼治时间。 5、日界线与划分两个日期的

3、界线 国际上为避免日期混乱而人为划定的一个界线,与180度经度既有重合也有不重合的地方。 划分两个日期的界线有两条:日界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在计算两个日期的面积时,一般用地方时而不用区时,同时也不考虑日界线的弯曲。 6、晨线与昏线 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不同点是:晨线的东侧是白昼,西侧是黑夜;昏线的东侧是黑夜,西侧是白昼。晨昏线的长度是球面上大圆的一半。晨昏线将地球分成相等的两半。 7、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是表达昼夜状况的指标,大于0为白昼,小于0时为黑夜,等于0时在晨昏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

4、最大的太阳高度,是太阳在上中天的高度或地方时为12点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的分布特点是从某一点向四周递减,如北京时间6月22日12点时,全球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北纬23度26分,东经120度向四周递减;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某一条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如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8、太阳活动与太阳视运动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的变化,其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太阳视运动是我们所观察到的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它是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 9、欧美四季、中国传统四季、气候四季与一般划分方法 欧美四季

5、:以二分二至为起点。 中国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点。 气候四季:以候平均气温10度和22度为划分界线。 一般划分:北温带国家一般的划分方法,以3、4、5月为春季 1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源源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其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1分钟内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 太阳常数:必须具备5个条件即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1平方厘米、1分钟、日地平均距离上。 12、对流层与平流层 都是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层次。对流层与

6、平流层在气温分布、空气运动及与人类关系方面有明显不同。 13、高层大气与电离层 平流层顶以上的大气称为高层大气。高层大气的80-500千米的高空存在着若干个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14、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 昼夜现象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条件:太阳光、地球不透明、地球不发光)。 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上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 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赤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

7、变化的现象。15、节气与季节   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 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度为划分标准。 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 16、五带、热量带与温度带 五带是地球表面热量带的粗略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线,南、北温带又可以分出亚热带、亚寒带等热量带,但北半球的亚寒带并不一定在北极圈以南,也可能在北极圈以北;亚热带也可能到北回归线以南,这都是一种粗略的划分。 温度带是我国根据大于等于10度的积温分出的热量带,有寒

8、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 17.气象、天气与气候 气象是表明大气特征的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总称。包括气压、气温、温度、风、云、降水等要素。天气是指短时期某地大气中的气象变化情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